對待錢的態度,就是你的人生高度

對待錢的態度,就是你的人生高度
value101 2021-04-02 檢舉

 

 

對於傳承詩詞,她總是樂此不疲。

對待錢的態度,就是你的人生高度

 

葉嘉瑩先生在備課

 

她教書育人,不辭辛苦,清貧時不放棄詩詞,擁有時全部捐贈。

 

在金錢與學術面前,毫無疑問,她認為詩詞傳承更重要,也更有意義。

 

不久前,葉嘉瑩作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在現場連線中分享了自己的心願:

“我教了一輩子書,除了作為一名教師,一無所長。

 

我現在正在計劃的,就是把我們中國古代的詩、文、詞、曲等文學創作的吟誦的聲音傳下去,馬上我們就要開始錄音了。

 

我希望最後我能夠完成,把我們民族美好的文化傳承下去。”

 

從始至終,她心裡只有她的詩詞,哪怕生命即將走到終點,她想的還是怎樣把中華文化發揚光大,上對得起古人,下對得起後來人。

 

先生對傳承詩詞的這份態度,令我輩深深敬仰。

 

她教書育人一輩子,累積成山的文化積澱,是留給後人的巨大寶藏。無價的精神財富重如泰山,恆立在文化傳承的長廊裡,屹立不倒。

對待錢的態度,就是你的人生高度

 

錢,也可以花的很有深度

 

還記得他嗎?一位為孩子上學操碎了心的老人——白方禮。

 

從74歲開始,蹬三輪省吃儉用地攢錢。

 

一毛五毛、一塊兩塊,就這樣一點點的積累,15年裡竟為300個貧困孩子捐出35萬元助學款。

 

有人問他,這些錢你不知道享受生活嗎?

 

他說:

“我咋不知道享受,只是我捨不得花錢,我一想到有些孩子吃不上飯,上不了學就難受。”

 

看到自己捐的錢,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繼續讀書,他就覺得值得。

對待錢的態度,就是你的人生高度

 

白方禮一邊蹬車,一邊擦汗

 

他一生無存款,但活得卻很知足,他走後,他的身後出現了更多的“白方禮們”。

 

同樣關心下一代教育事業的還有另一位老人。

 

他從1985年起,開始在內地展開持續巨額捐獻,每年的款項穩定在1億港元左右,其中80%的資金投入了教育項目。

 

他說:

“國家振興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培養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

 

他就是最低調的慈善家——邵逸夫。

 

據不完全統計,至2012年底,邵逸夫已累計向內地捐款47.5億港元。以“逸夫樓”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醫療中心等機構,幾乎遍布中國。

 

他辭世後,有網友通過在線地圖搜索逸夫樓,地圖上密密麻麻全是紅點。

對待錢的態度,就是你的人生高度

 

逸夫樓地圖

 

有網友這樣評價他的一生:“人走了,樓還在。”

 

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一生所得財富,他用另一種方​​式又回饋給了大眾。

 

在他離世後,他也將自己的資產轉化為信託基金,依然發揮著慈善的光芒。

 

他一生征戰商場,晚年只想歸隱,錢財身外物,拋卻尋本心。

 

從兩位老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出:錢,用在有意義的事上,才有價值;否則,再多的錢,放在那裡就是累計的數字而已,生死無用。

 

生命的長度有限,但我們可以向下擴展它的深度,讓人生更有意義。

對待錢的態度,就是你的人生高度

 

用好每一分錢,給生命增加厚度

 

人生一世,無論貧窮或富有,都應該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來給自己的生命增加點厚度,不要活得太單薄。

 

我的朋友小琳,一個看起來文文弱弱,還需要別人保護的女孩,骨子裡卻很有勇氣。

 

她大學剛畢業就加入了“北漂一族”,工資也只能算是溫飽,但善良的她卻不吝嗇每一份施捨。

 

她給自己定了一個“日行一善”的任務。

 

路過天橋看到流浪者,她會主動為他買一頓飯;坐公交,會偶爾帶上兩個硬幣幫人救急;看到有人籌集病款,她也會二十,三十的捐上一筆。

 

她常跟我說:

“雖然這些錢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杯水車薪,但積少成多,能幫上一點忙總好過袖手旁觀。”

 

十分贊同,錢多錢少都是一份心意,你給予的每份善意都是無價的。

 

就像冬天裡的一根火柴,也能給人帶來一絲暖意。

 

《士兵突擊》里許三多有句經典的台詞:

“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

 

當我們用錢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就增添了一份價值,就不枉來這世上一遭。

 

希望我們在衣食無憂的時候,常伸出援助之手,不在乎多與少,但對需要幫助人,都是莫大的恩惠。

 

你施捨的每一份善良,都是給予這人世間最高貴的溫暖!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