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提前焦慮

永遠不要提前焦慮
value101 2024-03-26 檢舉

 

 

作者:洞見·安娜貝蘇

李雪琴曾在一檔綜藝上坦言,自己是個非常容易焦慮的人。

有工作的時候,她會因為害怕失去工作而焦慮;沒有工作的時候,又會因為擔心找不到工作焦慮。

除此之外,她還會為自己的身材、外表、人際關係焦慮,害怕自己變老、變胖、變得沒人喜歡…

傅首爾曾說:壞事還沒發生,你就提前焦慮,就等於你遇見兩次壞事。

陷入「提前焦慮」陷阱的人,每天處在一種「滿載運轉」的狀態下,與生活的鬥爭尚未開始,就已感覺精疲力盡。

01

1983年,美國社會學家hochschild提出一個理論叫做「情緒勞動」:

除了日常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外,還存在著一種被忽視的勞動,就是情緒的勞動。

當一個人思慮過度,就會消耗大量的能量和精力,導致自己停滯不前。

心理學家李松蔚分享過一個故事。

有位讀者想全心全意做科研,但實際上他一週只拿出1天時間做這件事,剩下6天全部在設想自己可能會遭遇的失敗和難題。

他越多想,就越拖延,時間過去了大半年,他的科學研究專案一點進展也沒有,他因此更加憂心忡忡。

司布真曾講:憂慮不會帶走明天的難過,只會帶走今天的力氣。

如果把每個人都比喻成路上飛奔的汽車。

當你把80%的能量用於焦慮內耗,只有20%的能量用於前進,自然跑不遠。

但如果你心無雜念,把100%的能量花在奔跑上,就會迅速超過其它車輛。

很多時候,一次行動,好過一萬次杞人憂天。

導演李安剛拍攝電影時,遇到很多阻礙。

擔心資金、擔心最終呈現效果不好的他,一直處在焦慮與糾結之中。

後來在侯孝賢導演的鼓勵下,他果斷嘗試,這才有了後來《喜宴》的大獲成功,而他也從此蜚聲國際。

很多時候,阻擋我們的不是眼前的困境,而是我們為自己設定的枷鎖。

一味沉浸在對結果的擔憂裡,只會無端消耗能量,錯失長遠的發展。

當你在行動中不斷嘗試,進入回饋、修正、推進的正循環,就能拿回對生活的掌控權,所有的焦慮自會消弭無形。

 

02

在遼闊的撒哈拉沙漠上,住著一種土灰色的沙鼠。

它們終日囤積草根,即便草根早已多到腐爛,沙鼠也不停歇。

原來,沙鼠曾經歷旱季,從此這種對食物的擔憂,就深深印刻在沙鼠的基因裡。

生活中的很多人,也跟這隻沙鼠一般,整日擔驚受怕,覺得前路迷茫。

但其實,為難他們的不是生命本身,而是自己內心太多的負面暗示。

《反焦慮思維》一書中,瑪莉向心理醫生求助,說自己常常午夜驚醒,心臟「怦怦」亂跳。

因為自己的生活有數不清的困擾:

兩個孩子馬上要進入青春期,即將變成無法控制的「猛獸」;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