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和父母的關係,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成年人和父母的關係,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value101 2021-10-12 檢舉

 

有個同事的母親有高血壓、高血脂,但就是喜歡吃油膩的、很甜的食物。

 

每次回家,他們都會因為多吃菜、少吃肉的問題吵上兩句。

 

一次,母親煩躁地說:“我在你家受了一輩子氣,現在連吃什麼都做不了主嗎?”

 

她才發現,習慣不只是習慣,背後還潛藏著情緒,讓她覺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了主,對她的傷害比吃什麼都要大。

 

決定怎樣度過晚年生活的,是父母本人,所謂自己的課題自己決定,就意味著我們能尊重對方,讓他們以自己想要的方式選擇自己的人生。

成年人和父母的關係,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第三、擺脫自我中心性,明白父母並不是為了滿足孩子的理想和要求而生活。

 

父母對孩子有期待,孩子對父母同樣抱有期待:

 

我們希望父母上了年紀也能精神矍鑠,快樂充實地度過每一天;

 

希望老人能為晚輩做出榜樣,既慈祥又仁愛……

 

希望父母符合我們的理想,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成熟。

 

“我”並不需要為滿足他人的期待和要求而生活,“他人”也並不是為滿足“我”的期盼和心願而活著,父母也是他人,接納真實的父母,才是真正的尊重。

成年人和父母的關係,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岸見一郎年輕時,母親因為腦梗住院,當時他還在念研究生,為了照顧母親,他休學了三個月,中年時又因為照顧患上阿爾茲海默症的父親,不得不暫停工作。

 

他坦言,自己也曾暗自抱怨為了照顧父母而犧牲了事業和時間,也會感到滿心焦躁、不知所措、鬱鬱寡歡,而且不管你多麼努力,父母都在不斷地衰老。

 

但是,如果被這些消極的情緒擾亂心智,你也無法關注到眼前事物美好的一面。

 

想到如果母親生病的時候他不是在讀研究生,而是在公司上班,休假三個月的代價會更大,凡事總有積極的一面。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傅佩榮曾說:和父母相處,不必什麼事都要往心裡去,難得的是了解彼此的脾氣,知道什麼話當真,什麼話不當真。

成年人和父母的關係,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他的母親很細心,也很嘮叨,兒子50多歲了,還會囑咐他:“天氣變了,你有沒有衣服?夠不夠穿?”

 

如果想:我都已經50多歲了,是大學教授了,還不知道冷了多穿衣服嗎?和母親的關係就會很疏遠。

 

如果想:50多歲了還有老母親來關心,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內心充滿感恩,關係就能很親密。

成年人和父母的關係,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父母與孩子最溫馨、最和諧的畫面,莫過於“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但在現實生活中,成年子女與父母的相處卻絕非易事。

 

岸見一郎在書中寫道:我們無法在嚴寒的冬日體驗夏日的暑氣熏蒸,或是在炎熱的夏日中體驗冬日的冰天雪地。

 

陪父母變老,你會才真切地體會到生命的完整與可貴,對自己的人生有更深的體悟。

 

市面上充滿了教父母怎樣養好一個孩子的書,但是教孩子如何理解、接納父母、如何陪父母老去的書卻少之又少。

成年人和父母的關係,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海藍博士說:“對父母真正的愛是:

 

而最好的家庭模樣應該是:我們各自獨立成熟,但又彼此深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