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和父母的關係,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成年人和父母的關係,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value101 2021-10-12 檢舉

 

曾經有一個段子,“一放假,城裡的Lucy、Linda、Vivian、Julia,回到各自的家鄉,又變回了翠花、小紅、丫蛋、二妮子。”

 

不同的稱謂之下,不僅隱藏著不同的生活方式,還有一個無奈的現實:

 

有個朋友每次放長假都只在家呆三天,第一天父慈子孝,第二天開始互相看不順眼,最好第三天就啟程,不然就要忍受催婚、催生的戲碼。

 

你想趁放假好好休息,他們有雷打不動的作息、不到7點就叫你吃早飯;你的成績和驕傲,無法和父母分享,他們只關心你能不能先找個對象……

 

想到父母正在老去、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涼,也會後悔沒有在家多陪他們,但是真的相處起來,又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

成年人和父母的關係,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孩子和父母的漸行漸遠。

 

一方飛速成長,一方慢慢老去,彼此之間從生活方式、到人際關係、視野認知,鴻溝越來越大,年輕人苦於不被父母理解、包容,更不知道如何理解他們、愛他們。

 

《被討厭的勇氣》的作者岸見一郎,年輕時忙於自己的工作、家庭,很少和獨居的父親聯繫。

 

後來,他的父親患上阿爾茲海默症,逐漸忘記了曾經對他重要的一切,岸見一郎需要照顧父親,自己的生活也變得不同了。

 

在照顧父親的過程中,他體會到自己和父親的種種不易,也在思考:

 

伴我們長大的父母終會老去,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如何改善與父母的關係?

 

如何做好心理準備,陪伴、接納老去的父母?

 

如何面對也在慢慢老去的自己?

 

成年人和父母的關係,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面對衰老是需要勇氣的,不管是父母還是自己。

 

每個人都喜歡孩子的朝氣蓬勃、年輕人的活力四射,他們就像生命的春天和夏天一樣,蘊含希望。但是每個人都注定走向生命之秋,會開花結果,會落葉飄零。

 

 

第一、自己認可自己的價值,不再期待父母的評價和認可。

 

就像我那個朋友,她在上海做品牌公關,經手過幾個業內小有名氣的項目,她曾經很驕傲地跟父母說自己的成績,但是她說的內容,父母大多聽不懂。

 

父母評價她好不好的標準,就是從讀書時的成績好不好,變成了上班後的工資漲沒漲。

 

最致命的分歧是,在父母眼中,只要不結婚,就是失敗者。

 

早年,她很介意父母這些意見,慢慢發現,彼此生活環境不同,無法互相理解,也很正常。

 

三觀不同,就多關心生活,少交流思想。

 

每次回家,她都會買很多禮物,願意孝敬父母,是出於本心,而不是為了獲得他們的感謝和認可。不再期待他們的評價之後,關係反而變得更親近了。

成年人和父母的關係,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第二,把自己的事和父母的事分開思考,自己的事情交由自己決定。

 

小時候,自己很多決定是父母在做的,父母老了,就反過來,需要孩子為他們做決定,孩子會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去教父母怎樣生活。

 

可是父母幾十年來養成了根深蒂固的生活習慣,改變起來很難,一樣東西對他們有益還是有害,常常成為爭吵的開端。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