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一事無成,終於明白了比努力更重要的三件事

35歲,一事無成,終於明白了比努力更重要的三件事
value101 2021-06-17 檢舉

 

考試的時候,遇到之前做過的題就會答,遇到稍微有些變化的就歇菜。

而學霸們會專門花時間去研究不同考題的出題規律,不同公理定律的排列組合。

從而摸索出一套高效的解決方法,這本質上就是方法論的一種。

方法論的核心不是思考,而是探索“為什麼通過某種方式可以把一件事情完成?  ”

 

 

 

學會這樣的思維習慣,能夠培養我們研究世界萬物運行規律的能力。

帶來的好處是,當同樣事情某些因素發生變化的時候,知道該如何迅速應對。

以及在面對全新的問題時能思考出解決方法。

工作和創業都不是考試,不要說標準答案,連標準問題都沒有。

我們每一天都面臨新情況,需要解決新問題,同樣的問題在這段時間內又會發生新的變化。

這種情況,不是你單純通過努力就能解決的。

 

 

4

選擇和判斷,代表的是我們的預判能力,也就是在一定時間範圍內,預測事態走向的一種能力。

不管從事何種工作,我們每天都要面臨大量的“決策時期”。

要作出選擇,人生的所有選擇匯總起來,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的成功概率和所能達到的高度。

有些人確實非常努力,但每逢關鍵節點總是做出錯誤的判斷和選擇。

這樣相當於總是選擇阻力最大的方向去努力,固然有可能成功,但最後的失敗真的是要看運氣了。

35歲,一事無成,終於明白了比努力更重要的三件事

 

我們都不是可以預測未來的先知。

但這並不意味著每一次判斷和預測都只能靠運氣,事實上,針對短時間內的判斷預測完全是可以通過訓練提高成功率的。

選擇和判斷,背後隱藏的是一個人掌握信息的廣度,以及思考信息的深度。

後者可以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得到提高,而前者可以通過大量的閱讀以及信息蒐集得到改善。

生活中,很多人的努力都只聚焦在一個點上,只專注於自己要做的事情,忽略了關聯信息的蒐集和深度思考,這時候如果成功了。

一方面是因為努力。

另一方面是因為湊巧在對的時間做了對的事情,他們往往將成功全部歸結於自己的努力,忽略了湊巧這個因素。

一旦周圍的環境發生變化,這樣的人或者企業就會迅速遭遇失敗。

 

 

 

5

積累性,是說在一件事情中不斷積累,到達足夠的時間長度。

例如前面說到我的朋友小黑他非常聰明、非常努力,也非常有判斷力,但職業生涯卻非常坎坷,一波三折。

2007年剛畢業那會兒,大型國企是就業的大熱門,穩定且收入高。

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如願的進入了國企單位,而且做得非常不錯。

但工作一年以後,他發現以國企的運作機制,就算自己再優秀,也很難得到好的發展機會,便毅然決然跳槽到金融行業。

35歲,一事無成,終於明白了比努力更重要的三件事

 

2008年,2009年正是金融行業最熱的時候,他同樣幹得非常出色。

但很快又到2010年,整個金融行業跌到谷底,他不得不再次轉型。

畢業近十年裡,他跳槽四次,現在看來每次都是對的。

但是因為缺少了積累性,每次都是從零開始。

所以直到現在,他在最新入職的公司裡還只是一名普通員工。

 

 

 

而很多同期畢業,資歷遠不如他的人卻紛紛做到了主管部門經理的級別,彼此之間已是天壤之別。

我強調注重積累性的原因如下:

1.在任何行業,收益往往都是被最頂尖的人支配的,但想要成為行業頂尖人士,往往需要在一個方向上持續努力足夠長的時間。

2.任何行業都是有周期性、波動性的。

因為一個行業短暫的下滑就選擇離開是不太明智的,也就意味著你將失去享受這個行業在下滑之後快速回升的黃金周期。

特別是有人總喜歡跳槽到巔峰行業。

這樣做的結果是每一次都在享受短暫的巔峰之後面臨迅速的下滑,失去了時間這個最寶貴再也回不來的資源。

 

 

 

 

 

3.機會的到來是無法預期的,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機會肯定青睞長期在一個方向上耕耘的人。

只有你在一個方向上堅持足夠長時間積累到一定階段,才更有能力去把握閃現的機遇。

而頻繁更換行業和工作,其把握機遇的概率是會不斷降低的。

努力之外,多花些時間想想這三件事,或許是讓你取得成功的更好的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