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都在為認知閉環買單

人這一輩子,都在為認知閉環買單
value101 2021-05-04 檢舉

 

人這一輩子,都在為認知閉環買單。

(本分享首發進化島社群,核心略有刪減。)


— 

人最大的悲哀

是在低層次上早早形成了邏輯閉環

 

前幾天,我在進化島社群裡 ,分享了一個觀點: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在低層次上早早形成了自己的認知邏輯閉環。”

很多同學對我說的“低層次的認知邏輯閉環”和“高層次的認知邏輯閉環”,不是很理解。

我解釋一下。

有很多人看待事物,形成了“邏輯閉環”,但是“分辨率”很低。

比如,遇到衝突,遇到問題,遇到挑戰,他喜歡說“陰陽相生相剋”,自古如此。

一句陰陽,已經50%+50%,覆蓋了全部情況。

你會發現,你遇到的所有問題,都可以用“陰陽”來解釋。

慢慢地,這個人在“陰陽觀”上,形成了自己的邏輯閉環。

而且他發現這個邏輯,可以解釋全世界一切的事情。

他會以為,自己已經洞察了全世界。

但是,陰陽,對錯,左右,好壞,這樣粗“分辨率”的邏輯閉環,只能讓自己覺得自己無懈可擊,卻沒有太大的實際用處。

這就是我們說的“落不了地”。

那什麼叫“高層次的邏輯閉環”?就是提高分辨率。

擁有高層次邏輯閉環的人,會這麼理解事情:

“這件事,其實從層次維度上,有15個層次,不斷分解;

從時間維度上,有8個階段,不斷演化;

從整體維度上,受20個外部要素影響,不斷突變。”

在這個分辨率上,他也形成了邏輯閉環,完全自洽。

但是卻有更高的可操作性,透視度。

他不會把所有問題,都總結為:

“賺錢的都不是好人”,“天鵝都是白的”。

“閉環”給人安全感。

但是,人最大的悲哀,

就是在低層次上早早形成了認知邏輯閉環。

從此,他“閉鎖認知”

關閉了與這個世界的認知交換。

 


— 

閉鎖認知有多可怕?

 

“閉鎖認知”有多可怕?

認知受限,視野就受限;

視野受限,境界就受限;

境界受限,格局就受限;

格局受限,人生就受限。

認知不正確,就會出現認知偏差,造成決策失誤。

以至於,接下來人生路口的關鍵抉擇,步步為營,步步驚心,步步受限。

進化島社群裡 ,龍東平同學曾經分享過一段關於認知的理解,講的非常好:

“一堆人為一塊金子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有人拿起一塊鑽石走了。

搶金子的那幫人並非沒有能力搶鑽石,而是:

自始至終,就根本就沒人告訴他們有比金子更值錢的東西。

這就是認知能力高低的區別。

汝之砒霜,彼之蜜糖,也是認知,你認為一文不值的東西,在別人的眼裡是寶貝。

你認知強,就比別人提前看到事情本質,提前看穿你所在行業中後期的發展,甚至終局。

會更清楚自己商業模式的問題,優劣勢,需要找什麼樣的人來操盤,大概率會在哪個賽道甚至哪家公司出現。

還會更清楚,錢在哪裡。”

很多時候,起點相似的人,思維不同,結果也不同。

一路“閉鎖認知”的人,不僅無法掌控自己的注意力,甚至無法過濾出有價值的信息。

更可怕的是,因為過去這套方法論取得了輝煌成績,依然沿用過去的邏輯思維模式做事。

但遺憾的是,沒有哪種思維模式,必然先進於其他模式。

對“後果可接受度高”的產品,比如互聯網產品,改個按鈕位置、換個背景音樂等,可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對“後果可接受度低”的產品,比如建設核電站、發射火箭,就要“一次性把事情做對”。

有時候,你要“讓聽得見炮火的人指揮戰爭”;

有時候,你要“砍掉基層的腦袋、中層的屁股、高層的手腳”。

張小龍說,要警惕KPI(關鍵績效指標);而馬雲在湖畔大學的第一課,就是講KPI的重要性。

每一種思維模式,都有其對應的適用場景;

反之,每一種場景,也必然有與其相應的思維模式。

事物之間的關係,很多時候,並非“非黑即白”的關係,而是存在著博弈和可能,存在著多樣性。

允許更多的可能性,你才能有更多的機會。

 


— 

如何擊碎低層次認知閉環

 

那麼,如何打開低層次“認知閉環”?

1、保持獨立思考,從信息洪流中篩選價值信息

進化島社群裡有同學問:

潤總,你這樣整天飛來飛去的,那用什麼時間來思考呢?

其實,我隨身帶著靜電白板紙。

稍微有些時間,比如在機場休息室,我就會把白板紙往牆上一吸,然後用白板筆和板擦整理我最近零散的思路,放入大的邏輯框架。

我最經常的工作狀態,就是站在巨大的白板前,把想法像小石子一樣,扔到知識儲備的湖面上,迅速把激起的浪花、漣漪記錄在白板上

然後,我會退後半米,靜靜地看著這些想法舒展、連接、形成結構,感受創造帶來的喜悅和成就感。

這是我在機場候機時,用“靜電白板貼”在休息室思考的照片:

人這一輩子,都在為認知閉環買單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