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都是賺別人認知以外的錢

真正的高手,都是賺別人認知以外的錢
value101 2021-05-04 檢舉

 

真正的高手,都是賺別人認知以外的錢

 

01

 

曾經有這麼一個“打工人”,當年已經36歲了,被招聘進入一家公司做基層銷售人員。

 

但這人沒有得過且過,而是乾得很歡,主動性強,能吃苦,敢扛事,別人要不回來的“爛帳”,這人一個人追著欠債老闆40天,硬是要回了全部債款。進入公司不到三年,個人銷售業績達到公司第一。

 

這人便是今天的格力董事長董明珠。

 

現在她已從一個基層銷售人員躋身於格力電器前十大股東,僅2018年度從公司獲得的收入報酬就超過了1億元。

 

不少員工把自己僅看成“打工人”,心里分得很清楚,認為工作是老闆的事業,不是自己的事業,在工作中缺乏充分的責任心,更缺乏上進心、事業心,能應付交差就行。

 

360的創始人周鴻禕早些年也是“打工人”,但打工也做得很優秀,很成功。他說:

 

“不論在方正還是在雅虎,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在給他們打工,可能我真的是一個很有自信的人,我一直覺得是在為自己幹,只不過客觀上給公司創造了價值;另外,我始終覺得應付一件事,就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幹任何一件事,我首先考慮的是通過乾這件事能學到什麼東西。”

 

像董明珠、周鴻禕等成功人士,打工的時候就見識非凡,把老闆看成合作者,將工作當成事業,視吃虧為投資,他們最終都會收穫很多回報。

 

而那些格局小的“打工人”,見識短淺,斤斤計較,不願付出,看似沒有吃虧,其實輸了未來,吃了大虧。

 

02

 

我看到過這麼一個案例 :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麥當勞是靠開餐廳賺錢的,其實不是,因為麥當勞把一家餐廳開火之後,最後都要把餐廳賣掉的,即賣給加盟商。它掙的錢不是餐廳裡那一點利潤,而是食品物料長期供應的錢。但這還不是它們賺大錢的地方。

 

麥當勞後來又發現,還有一筆大錢來源,即賺房地產的錢。它先把一條街租下來或買下來,隨著麥當勞一開,客流量多起來,然後那一條街越來越熱鬧,接著它就當房東,把街上其它房子租給各種做生意的店,開始收租金。所以麥當勞餐廳對麥當勞公司而言,是拿來引流的。

 

這個模式叫把看得見的錢分掉,賺背後看不見的錢。

 

當然,社會上還有其它不同的很多成功模式。

 

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背後都矗立著一個高手,在世俗的定義之外,或在常規之外,他們洞察到了大部分人都認知不到的更深層的更大的成功因素。這就是一般人賺不到而他們能賺到大錢的原因。

 

比如馬雲、雷軍,他們在開創他們現在如日中天的事業當初,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其商業模式,甚至不少人認為他們的公司很快會垮掉。

 

所以,真正的高手,都是賺別人認知以外的錢。他們超越了別人的認知,比周圍的人都看得全面、長遠、深刻,更聰明。

 

03

 

高手都是贏在認知!

 

他們的認知哪裡來的呢?

 

我在“真業心學理論”中提出過兩個概念,一個叫“逆思維”,另一個叫“順思維”。

 

我發現,馬雲、雷軍、董明珠、周鴻禕及麥當勞操盤手等高人,都釆取的是“逆思維”;

 

相反,那些平庸者,都釆取“順思維”。

 

什麼是“逆思維”?

 

“逆思維”是多層次思維模式,也是一種高級的學習與創新能力。 它是開發能力的能力,獲得智慧的智慧,產生資源的資源,是使人類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是使人類戰勝一次又一次困難危機的根本力量。

 

提醒一下,  “逆思維”不是我們熟悉的“逆向思維”這個詞語。“逆向思維”指反向思考的方式,而“逆思維”是一整套思想與思維體系,其範疇包括了“逆向思維”並比“逆向思維”大太多了。

 

下面我會詳細介紹“逆思維”。

 

這裡先講講“順思維”,講講是什麼認知方式阻礙人們成為高手的?

 

釆取“順思維”的人在行為上有一個共同表現,面對困難,接受一件未做過的任務,做一件不熟悉的新事情,或面臨需要提升目標時,他們都會面露難色在心裡打退堂鼓,嘴裡吐出“不可能”。

 

他們常常用現有的方法、習慣、經驗及現有的資源條件,去看待與評估具有挑戰性的新事情、新任務或超越於現有條件的高目標,你給他大一點的目標,他就說不可能。

 

要么只看到戰術層面的目標,不能適應戰略的需要;要么只看到賺錢的戰略目標,無視社會需求與人生價值的需要或時代變化。

 

平庸者,往往有以下四種“順思維”:

 

(1)自我設限。受限於熟悉和習慣的事,受限於有多少錢辦多大事,有什麼條件辦什麼事。不願意改進方法,不願意做不熟悉的事,不願主動挑戰有難度的目標。

 

(2)輕言放棄。碰到挫折,淺嚐輒止,輕易放棄。

 

(3)缺乏獨立思考與系統思維。分析問題只看表層,解決問題思路狹隘。不善於學習創新。

 

(4)非理性思維。受本能與直覺操縱,如自私小氣; 如只求自己方便,忽略他人需求;如,人在面臨獲利時,不願冒風險,而在面臨損失時,人人都成了盲目的冒險家。

 

所以這些人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招來厄運。

 

我認為造成富人與窮人之間這種鴻溝的是這兩種思維方式的差異。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