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拖垮一個人的,是“沉沒成本”

真正拖垮一個人的,是“沉沒成本”
value101 2021-04-15 檢舉

 

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常常會發現A姑娘錯誤的愛上了某個渣男,因為之前投入太多了,甚至懷孕了。就勉強嫁了,結果婚後生活更悲慘,然後悲劇變成慘劇的故事。

常常會發現,在糟糕的工作或者狀態裡面,堅持了數十年,最後直到絕境,無法回頭的情況....

人生這麼長,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倘若不幸遭遇此類困境,應該如何改變呢?

真正拖垮一個人的,是“沉沒成本”

 

03如何擺脫“沉沒囚籠”

  用理性提問代替感性直覺

Advertisements

 

就在20世紀80年代時,英特爾還是一家存儲器公司,因為日本公司的價格競爭,英特爾已經連續6個季度虧損。

面對如此的困境,他們不知道該不該放棄存儲器的生意,還是轉向新的業務,高層爭吵了很久都沒有結果。

在此番困局下,英特爾總裁安迪·格魯夫與董事長摩爾談話說:“如果我們都下台,另選一位新總裁,你認為他會採取什麼行動?”

摩爾想了想,說道:“他會放棄存儲器的生意。”

Advertisements

然後,格魯夫最終把英特爾轉變成了一家微處理器公司,果斷放棄了存儲器業務,讓公司重見生機。

當我們難以作出抉擇時,不妨嘗試因特爾這種方式:換一種身份或換一個視角向自己發問。

我們可以站在一個純理性的角度或者上帝視角來問自己:

如果是一個不知道我過去付出,不需要承擔過去成本的人來幫我做決策,他會怎麼做?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我們脫離自我視野的時候,自然會清楚,最正確的選擇,到底是什麼?

 

② 學會做減法

在我畢業的前幾年裡,我走了不少彎路。

當我重新站在十字路口的,我再次變的糾結起來了:

那時,我希望下一份工作,收入不低於5000元,而且還能學到東西,好好成長;同時,我希望自己的專業/專長能發揮作用。

但是,按照這樣的標準,我篩選了很多公司,結果都不盡人意。

最後,我開始正視自己的內心,把所有的標準都羅列出來,一條一條的劃掉,只保留一條最重要的事情。

當拋棄掉了所有“不靠譜”的答案,我意識到了,過往的收入不重要,曾經的專業不重要,我需要的是迎來一次新生,足以為自己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後來的結果,相信一些讀者都知道:

對比上家公司,我還自降了1000元的薪水,只為在這個領域能有所成長。

1年後,我的收入增長了3倍;而現在,我能成為所在企業的COO,也是曾經的那個選擇帶來的。

很多時候,就是如此:當你帶著“包袱“前進時,你總是很難作出選擇。

你唯一最好的辦法就是做減法,直視自己的內心,把無關緊要的東西都丟掉,別管你曾為它付出了多大的成本。

真正拖垮一個人的,是“沉沒成本”

 

04寫在最後

 

很多人畢業那會,總是告訴自己,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才考上了這所大學,讀了這個專業,我必須在本專業裡面找工作。

在他們工作一段時間之後,依舊會告訴自己,雖然我並不喜歡這份工作,這個行業,但畢竟投入了這麼多,不該放棄,這是一個糟糕的選擇!

真是如此嗎?其實並不是!

我們都應該意識到:

我們的人生不應該是為過去負責的,而是為未來負責!

 

不管曾經投入了多少,如果當你發現一條路走偏了的時候,應該立刻停下來,而不是去自我感動——我這條路走了多遠。

永遠記住,拖垮我們的永遠不是當下的困境,而是不願放手的沉沒成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