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障礙:讓對方聽懂你在說什麼

溝通的障礙:讓對方聽懂你在說什麼
value101 2020-02-15 檢舉

 

職場| 溝通的障礙:讓對方聽懂你在說什麼

 

 

文| 筆記達人bluesea、靜丶默語

責編| 智勇

 

內容來源:2019年11月24日,在一刻talks主辦的【快閃.我是創始人】會議中,結構思考力學院創始人李忠秋進行了題為“構建結構思考力體系,讓你的思維更清晰表達更有力”的精彩分享。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主辦方及講者審閱,授權發布。

 

閱讀前,先思考:

結構思考是什麼?

結構思考有哪些作用?

怎麼運用結構思考?

 

回憶一下日常工作當中,你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有個人找你說件事,說了十分鐘,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而另外一個人過來跟你說三句話,你不但知道他說的是什麼,而且你還能記住他的觀點,更可怕的是你還讓他給說服了。這兩者的差別在於什麼?

 

說話的人在思考和表達的時候,有沒有一個清晰的結構。思考存在某種結構,它決定一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和視角。

 

思考結構有時可以幫你快速找到答案,有時可能會禁錮一個人的思維和想法。一個人在某個崗位幹三年五年十年了,任何事都特熟,上手就能搞定,但隨著事物、外部環境的變化,我們在當下審視那個問題的角度和視角,未必客觀、清晰、全面。

 

而結構思考解決的就是:當面臨複雜問題的時候,如何從結構的角度把這件事看清、看全,從而有效地應用我們的思考,表達、解決問題,甚至是商業創新。

 

舉個例子,如何把200毫升的水裝進100毫升的杯子裡?

首先分析原因,水倒杯子裡,為什麼會流出去?有哪些原因造成的?

 

杯子小、水是液態會流動、有重力。所以針對這個問題,無外乎三個方面原因:第一,杯子本身;第二,水本身;第三,外部環境。

 

從這三個方面去審視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結構,而有這個結構以後,你會發現從這三個方面我們都有可能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

 

第一,從杯的角度。換個大杯子或者拿兩個杯子。

 

第二,水本身。水是液態總流,不讓它流有什麼辦法?凍成冰。

 

第三,外部環境。有重力,哪沒重力?太空。

 

答案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的變化。

 

當沒有結構的時候,每個人會用自己的經驗零星地得出一些答案,這些答案可能對、可能不對,但是也不敢保證這事有沒有想清、想全。

 

有了結構以後,你可以非常自信地跟任何人說,這件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每個方面有幾個解決方案,既清晰又全面,表達出來後非常準確且有說服力,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就叫結構化。

 

當一個人習慣了這種思考方式以後,看問題就很容易把控全局,還能挑重點,分層次來探討。所以隨著一個人職務的提高,職務越高,對這種思考能力要求會越來越高。

 

剛才整個的思考過程,實際上經歷了三個環節:理解、重構、呈現

 

理解:覺察到現有思考結構的存在,開始獨立思考。

重構:如果發現你想問題的方式不清晰,把它變得更清晰叫重構。
呈現:最後把它表達呈現出來。

 

這是結構思考力的三層次模型,也是結構思考力最核心的理念。

一、理解:隱性思維顯性化

 

1.結構拆解,讓問題簡單化

 

小籠包所有人都吃過,你覺得什麼樣是好的小籠包?皮薄、汁多、餡大、肉鮮。這是一個標準,那我再追問一個問題,你說皮薄算好,多薄算好呢?那你說汁多算好,多少算多呢?但我們說不清楚這標準到底是怎樣的?

 

我在網上看到一篇報導,一個美國人用16個月時間吃了52家小籠包館子,他每到一家館子吃小籠包的時候,從兜里掏出三樣東西:精確到0.01克的電子秤、精確到0.01毫米的游標卡尺、一把剪刀。

 

他會分別對這家包子的重量、湯汁的重量、餡料的重量和皮的厚度進行精確的測量,然後根據他設計的一個計算公式,來算出每家每個小籠包的結構工藝。

 

那個美國人在美國做了二十幾年的廚師,聽到這,你發現中餐和西餐的差別特別明顯。

 

你去學西餐,你問老師說,加鹽加多少?他告訴你加幾克。

 

你去學中餐,你問老師說,加鹽加多少?適量。加油呢?少許。老師少許是多少?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你要經歷無數次的實踐,才能感悟出來少許是多少。這種經驗叫隱性經驗。隱性經驗特別潛移默化,不太容易傳承。

 

西方的思維認為任何事物都可分,東方的思維更加強調整體系統感悟,兩種思維方式各有利弊。我們講的結構化思維,更傾向於是西方人拆解問題的思維方式。

 

遇到問題,先找結構。

 

舉個例子,怎麼把大象裝冰箱裡?大家第一反應會說怎麼可能。

 

但西方的結構化思維說分三步:第一步,打開門;第二步,把大象裝進去;第三步,關上門。分完以後發現第一步和第三步沒有任何難題,難就難在第二步。

 

那就再拆,是解決大象的問題、解決冰箱的問題還是解決放的方式問題?再拆,拆到某個小點,把那個小點解決掉,整個問題都會被解決。

 

2.通過看結構,判斷信息真偽

 

當大家接受信息的時候,希望大家能夠用剛才講的方法去識別信息當中哪些是結論、哪些是理由、哪些是事實跟依據,以及這些事實理由、事實依據是否支撐理由、理由是否支撐結論。

 

比如部門要開會了,領導讓小張說一下對這個客戶問題的看法。小張張口就說,說了10分鐘,雖然說的都對,但全場人還是沒聽懂。為啥?

 

第一,他說的是大量的信息、事實、依據,全是堆砌,沒結論;

 

第二,他說的有結論有依據,但二者並沒有證明和被證明的關係。

 

當你面臨紛繁複雜信息的時候,一定要先從結構的角度把信息整理清楚,再做判斷。

 

二、重構:顯性思維結構化

 

假如說你是團隊的管理者,下屬給你打了一個電話,電話裡邊他跟你說了一個特別緊急的突發狀況。

 

下屬跟你講:

領導你好,我是小趙,有件事情非常緊急。今天早上7點,我接到了鄭州交通管理的電話,6點10分G203國道上發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銷售部的小馬駕駛一輛大貨車相撞,當場死亡,對方司機重傷,目前正在醫院搶救,與小馬同車的還有張三、李四和王五,三人都不同程度受傷,但無生命危險,目前這事故責任還不能確定。我準備立刻前往鄭州,處理相關事務,希望跟您商量一下應對措施。

 

領導給下屬講:

小趙別著急,首先你先跟主管總裁匯報,然後你聯繫相關醫院,確保咱們傷病員的全力救治,再聯繫一下保險公司,協商一下這個理賠事宜,還要第一時間跟傷亡員工家屬取得聯繫。另外你跟鄭州的交警部門得建立聯繫,確定事故責任,注意:全力維護公司的利益。還有銷售部那邊你得趕緊說一下,重點讓他們做好工作交接,首先是把貨看好,供應商那邊你也解釋一下,希望他能夠理解咱們。總之你就按照咱們的預案,立刻成立事故處理小組進行處理。去之前,千萬千萬做好傷亡員工家屬前往鄭州的準備,你趕快去。

 

這樣的表達在生活工作中太常見,這個人說的每一句話都對,但對方就是找不到方向。這種情況特別常見,哪出了問題?結構出了問題。這個電話你要回,你覺得可以怎麼回呢?我們一起來討論四個問題。

 

第一 ,在這次表達當中,有一個總的結論叫根據預案組成事故處理小組進行處理,還有一系列的流程步驟、方式和方法,你覺得先說總的結論呢?還是先說具體的步驟方式和方法?

 

先說總的結論。因為在一次溝通當中,信息接收者都希望知道這次你要幹嘛。

 

第二, 這麼多事怎麼分類?

 

有的是內部的事,有的是公司外部的事,有的是業務的事,有的是事故的事,有的是救援的事,總的來說一定是可以分類的。分類會讓問題變得簡單。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