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你要學會讓別人不爽!

有時候,你要學會讓別人不爽!
value101 2019-11-16 檢舉

 

3.面對沖突,習慣性的退縮。

生活中,我們都不喜歡一遇到問題就歇斯底里、大吵大鬧的人,覺得這樣的人很討厭,很沒有素質。

所以下意識地,我們可能就會暗示自己:我絕對不可以成為這樣的人。

但不經意間,他們可能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不可以與人發生衝突,不可以有攻擊性。

但現實一點的說,人際關係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有時候即使你不想和別人吵架,別人也會找你吵架。

面對這種情況,有的人以為退一步海闊天空,於是就退縮和迴避,要么不說話,一聲不吭的挨罵,要么不停的道歉,企圖通過示弱來化解衝突。

這就像在拳擊台上,你不去攻擊別人,還幻想別人也會如此待你,結果等待你的就只能是別人一輪又一輪的攻擊。

在有些情境下,示弱其實是在鼓勵別人攻擊你:來欺負我吧,你可以的!

有時候,你要學會讓別人不爽

 

既然如此,為什麼很多人還要壓抑自己的恨和攻擊性呢?

這和一個人的成長經歷有關。

當我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自己的絕大多數需要都是需要藉助父母來實現的,這時,你的需要能滿足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態度。

你乖,聽話,順從,父母就會給你更多好吃的,更多好玩的,以及更多的關愛。

因此,壓抑自己的攻擊性,是幼兒時獲得愛和溫暖的一種方式。

當我們走進學生時代,學校的環境再次強化了這一點。學校最不能容忍的情況就是學生之間打架,所以只要發生這樣的事情,不管事情的原因是什麼,經過是怎樣的,只要動手就會被嚴厲的懲罰,哪怕是自衛也不例外。

這就給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懂事的乖學生一種認知:攻擊性是不好的,不管是主動的攻擊別人還是自衛性的反擊別人,都是不能接受的。

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有一些人會徹底的放下自己的攻擊性,成為一個看起來無害的人。

做一個無害的人,是有很多好處的。他們熱心善良、樂於付出,不計較得失,同時又努力上進,就像《芳華》裡的劉峰一樣,是一個人見人愛,大家願意與之交往的人。

沒有攻擊性的人顯的更有親和力,容易得到周圍人的接納和認同。

但是,在另一種情況下,做一個沒有攻擊性的無害的人則會將自己拖進無盡的深淵。

有時候,你要學會讓別人不爽

 

比如,當你面對的不是善良的人,而是一個沒有底線、掌控欲極強的人時,你越表現的越好,你的結局就會越糟糕。

老師讓學生給買飯送到自己家中,學生覺得付出一些也沒什麼,就答應了,結果就是這位老師就會提更多的要求,而且讓學生不停的去做,似乎這不是一種請求,而是一種命令和必須;領導在下屬面前時不時的講一些黃段子,有時候還會有一些肢體的觸碰,下屬沒有出聲,忍受了,結果就是讓對方變的更加肆無忌憚。

無害的人犯的最大的一個錯誤就是,不僅對好人好,對壞人也好,無差別的好,這是很致命的。

面對一些不善良人的無理要求,其實最好的辦法是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不順從。雖然這樣會讓對方不高興,甚至打擊和報復,付出一些代價,但是通過這種拒絕,就會給對方傳遞這樣一種信息:我不是一個容易被控制的人,不要在我身上浪費時間。

掌控欲強的人並沒有他們表現的那麼無所不能,他們只對順從的人感興趣。

所以,一開始就拒絕,就反抗,是避免更大傷害的最好方法。

這個時候,展現你的攻擊性,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