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明白,決定命運的不是性格,也不僅僅是思想

人到中年才明白,決定命運的不是性格,也不僅僅是思想
value101 2019-10-15 檢舉

 

人到中年才明白,決定命運的不是性格,也不僅僅是思想

 

年少時,一直都聽人講一句話“

性格決定命運”,覺得挺有道理的。

那時,喜歡看香港江湖電影、武俠電影。

自己也認同劇中的人設,那些個性格暴躁、

詭計百出的就是大哥,正直冷酷的就是警察,

最終都是邪不壓正,各歸各命。

想起來好笑,人物命運由於性格說都臉譜化了。

以至於陳佩斯有一句小品名言,

至今都是眾人津津樂道,

調侃別人的用語“沒想到啊,沒想到,

我原以為只有我這模樣的才會是叛徒,

沒想到你朱時茂這濃眉大眼的傢伙也叛變革命了...”

年歲漸長,波折坎坷經歷越多,

慢慢的明白和接受另一個說法,決定命運的是思想,

還將這段話反复抄錄:

種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

種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

種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

種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作為我們通俗的理解,思想具體化,

就是一個人的追求、人生目標。

但是,僅僅是依靠一種思想,

最終決定命運,似乎不是這樣簡單和機械。

 

1-

曾國藩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晚清名人,

他出名的地方不僅作為“中興名臣”挽救清朝的敗落,

更在於他能夠嚴於律己,

同時還留下了一本《曾國藩家訓》給後人,

曾國藩的子孫後人中,也個個是人才,

有的是國外的博士,有的成了建設祖國的人才。

曾國藩作為農家子弟,出人頭地是他的追求,

因此,他的目標就是升官發財、

光宗耀祖,雖經歷五試不第,

但他依舊刻苦攻讀,勤學不綴,

終於在26歲時中了進士,先是在京城為官,

當時的清朝,早已不復“康乾盛世”時的吏治清明,

而是人浮於事、貪腐成風,

整個朝廷有如一口黑洞,

能夠磨平所有的雄心壯志。

在此期間,曾國藩很開心,

每天喝喝酒、看看戲、下下棋,

反正什麼都乾,就是不讀書。

而且他脾氣也不好,經常跟別人吵架,

問候人家的母親和祖宗,

貪財好色的各種毛病都顯露無遺。

他的一生,有兩個轉折點。

第一個轉折點發生道光二十二年,

那年他三十二歲,

是曾國藩一生最重要的分水嶺,

曾國藩在唐鑑、倭仁等師友的影響下接受了理學。

 

人到中年才明白,決定命運的不是性格,也不僅僅是思想

 

曾國藩發現,這些人的精神氣質與以前的朋友們大有不同。

他們都是理學信徒,有著清教徒般的道德熱情。

他們自我要求嚴厲峻烈,對待他人真誠嚴肅,

面對滾滾紅塵內心堅定。

三十歲前的曾國藩人生目標只是功名富貴、光宗耀祖。

結識了這些良友之後,檢討自己,

不覺自慚形穢,因毅然立志自新:

慨然思盡滌前日之污,以為更生之人,

以為父母之肖子,以為諸弟之先導。

他將人生理想由升官發財改為學做聖賢,

開始了長達半年的閉關修煉,

實現了第一次脫胎換骨。

經過長達十年的持續修煉,

他在意志品質、學問本領、

官位事業上超越了同時代的許多精英。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