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巴菲特都驚呼為什麼聰明人淨幹蠢事

連巴菲特都驚呼為什麼聰明人淨幹蠢事
value101 2019-10-14 檢舉

 

不管數學上的概率法則告訴你什麼,遠離食物中毒的地方,遠離那些近期發生命案的地方。 ——愛德華·威爾遜

坤鵬論:連巴菲特都驚呼為什麼聰明人淨幹蠢事

 

亞當·斯密曾說過:“人們傾向於高估收益的機率,低估損失的機率。”

就像之前坤鵬論寫概率的時候,有人說,90%的勝率完全可以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傾囊下注。

但是,在投資和生活中,這樣豪放粗狂真的不可取,因為你很可能低估了風險的傷害。

今天坤鵬論就來聊聊一些對風險的錯誤認知。

 

一、風險和概率無關和傷害大小相關

有句俗話叫:如果一條河平均水深50公分,那你千萬不要試圖涉水過河。

在統計學中,平均數是一個經常被使用的詭計,

有時出於無心,但更多時候是明知故犯。

比如:當你希望數據較大的時候,就使用算術平均數。

某家企業有3個合夥人,員工有90名,

年底企業利潤不錯,準備拿出100萬當獎金分了。

3個合夥人一共分65萬,每人平均21.6萬,

員工分剩下的35萬,平均每人3888.9元。

顯然,很少有企業會這樣公佈分配結果的,

它們一般會這樣說:

今年利潤非常好,公司給向員工發放了平均每人10752.69元的年終獎金。

這就是俗稱的“被平均”。

所以,平均數往往會掩蓋極端值,就像一條河,

它確實平均深度是50公分

但是,如果我們要過河,對於這個數值根本就不用理會,

而是要明確地知道水最深的深度多少。

因為,只要有小小的一段水深2米,你就可能遭遇淹死的巨大風險。

還記得坤鵬論曾說過的嗎?

永遠不要拿生命和自由做賭注,因為它們都是你輸不起的。

這就是風險的概念,它和事情發生的概率無關,但和傷害的大小有關。

再舉個例子。

 

你有100%的概率虧10元,數學期望值=100%×10=10。

你有0.001%的概率虧100萬元,數學期望值=0.001%×1000000=10。

兩者都是虧10元,但是哪個風險更高呢?

損失10元,對你來說沒什麼影響。

但損失100萬元,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會大傷元氣,甚至很難恢復。

投資,資金就是股市入場的門票。

炒股是用錢賺錢的行業,

一旦你的本金沒有了,你就失業​​了。

無論你明天見到多麼好的機會,

手頭沒有本金,你只能乾著急。

幾乎所有行家,他們炒股的建議都是再高的勝率都不要All in,

因為投資的一大關鍵是盡量保住本金。

所以,再次強調,

風險從來都不是發生的可能性,而是傷害的大小。

 

坤鵬論:連巴菲特都驚呼為什麼聰明人淨幹蠢事

 

二、你必須要明白的風險三性

坤鵬論認為,風險之所以稱之為風險,它一般具有以下三個特性:

 

1.未知性(不可預知性)

已知的永遠都不能稱之為風險,

因為即使你解決不了,完全可以選擇避開,

就像芒格所說:“如果我知道我會死在哪裡,那我就永遠不會去那個地方。 ”

如果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真不是勇氣,那是傻!

 

2.相對性(主觀性)

你所認為的風險在別人眼裡可能不是風險,

就像在直上直下的懸崖上攀爬。

對你來說,那幾乎是100%的風險。

但在攀岩運動員看來,可能並不存在風險。

再比如:游泳,

2米深的游泳池在會游泳的人看來,

不算什麼,但不會游泳的人掉進去,100%遇險。

因此,有些風險是可以用技能和認知解決的,

炒股大部分炒的是認知。

想想為什麼巴菲特的風險和你的風險不一樣?

為什麼他比你牛?

別扯錢多錢少的事,那是結果,

人家當初也算是白手起家!

摳飭來掰飭去,你最終不得不承認,

巴菲特最大的優勢就是認知比你高出不知多少倍。

就像坤鵬論常說的,

哪裡來的風險,風險最大的就是你自己。

其中心思想便是你不學習,不提高認知,

風險永遠在那裡,你不遇險誰遇險!

 

3.意外性(隨機性)

這就是跳出所有人類科學認知的運氣或叫命運使然。

具有這種特性的風險,基本神仙也防不住,

比如:人們常說的黑天鵝事件,

都知道它存在,但什麼時候來誰也不知道。

所以,從風險的三性可以得出,

風險是永遠無法消除的,甚至可以說,

只要是關係未來的事情,都存在風險,比如:投資。

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相對性上努力,

認知更多,讓本不是風險,

只因認知缺陷造成的相對風險化險為夷。

 

坤鵬論:連巴菲特都驚呼為什麼聰明人淨幹蠢事

 

三、不要用你擁有的東西為不需要的東西去冒險

1.投資不要忽視期望效用

坤鵬論之前曾講過18世紀瑞士天才數學家丹尼爾·伯努利,

他不僅僅解開了著名的聖彼得堡悖論,

而且隨之帶來的思考與成果,

更是被凱恩斯譽為“每一位20世紀經濟學家的精神大廈的組成部分。”

比如:效用、數學期望值、

任何帶有風險的投資都要用幾何平均數的結果來衡量等。

以前,坤鵬論對於效用的理解不夠深刻,

隨著對概率和風險學習的深入,終於對它的認知又進了一步。

丹尼爾·伯努利曾說:

“贏得1000個金幣對窮人的意義要大於富人,儘管是同樣數額的收益。”

他把錢和人們賦予錢的價值分開了,

獲利或損失的價值取決於這個人本身已有的資產是多少。

丹尼爾·伯努利意思就是,

對於不確定的風險投資,要用效用來衡量,

也就是不能光看收益數字,

還得考慮你已經擁有的財富,簡直說來,就是你是不是輸得起。

就像巴菲特虧100萬,毫髮未傷,

你虧100萬,傷筋動骨。

關鍵就在於你們擁有的財富不同,

巴菲特840億美元身家,請問你的身家多少?

從概念上講,效用就是可能性結果給個人帶來的價值。

不過,一個結果的效用或個人價值會因人而異,也因時而異。

比如說,隨著個人擁有財富的變化,

個人的偏好也會發生變化。

但是,人們在作經濟決定時常常不考慮自己的財富總量,

而僅是通過評價它在短期內的損益變化來判斷決定是否明智。

比如:你有100萬,

某個投資贏10萬的概率是90%,損失50萬的概率是10%。

其數學期望值為:90%×10萬-10%×50萬=4萬。

既然數學期望值為正,你可能會選擇投資。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