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習慣性反駁

稻盛和夫: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習慣性反駁
value101 2024-04-16 檢舉

 

 

耐心聽對方講完,而不要不服氣地打斷對方。

 

有人會問:為什麼?

首先,聆聽是你向頂級高手升級的基操,學不會聆聽別人的建議,你就永遠成為不了高手。

 

其次,這既是尊重他人,也是為了不錯過某些重要的信息。

 

再次,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在於認知。習慣性反駁的人,說白了是不敢坦誠面對自己,這是一種認知障礙。所以,提升認知的前提就是要變成一個坦誠面對自己的人。

 

稻盛先生說過:坦誠之心是成功之母。

 

所以,哪怕是讓自己心裡不舒暢的逆耳之言,你也應該照樣認真傾聽。如果自己有錯,那麼不是等到明天,而是今天立即糾正。這樣一顆坦誠之心能夠提高我們的能力,提升我們的心志。

 

所謂“坦誠之心”,稻盛先生說:並不是別人要你向右轉你就向右轉,並不是盲目順從,而是抱著謙虛的態度,如實承認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然後不惜一切努力奮鬥。

 

具備一對虛心聆聽他人意見的大耳朵,具備一雙真誠審視自己的大眼眼睛,耳聰目明,充分發揮耳朵、眼睛的作用。

 

(2)換位思考,多一些包容心

 

他說完後,你可以試著換位思考一下。換位思考,不僅僅意味著同理心,更意味著一種高級的包容心。

 

換位思考也不單單是道德忍讓,而是一套複雜的思維體系。讓你設想別人的思考邏輯、別人的做事方法,並以此為邏輯起點,來豐富自己的認知。

 

領導為什麼批評說你不寫提報,是他真的故意在針對你嗎?肯定不是,他這麼做而是為了培養你的好的工作習慣。

 

同事為什麼在這件事上得出了不一樣的結論?是不是因為他掌握了一些你沒有掌握的信息?這時,你可以進一步優化工作,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

 

換位思考,歸根結底,是為了尋找最好的方案去解決問題,既能做到理解和尊重、包容他人,也能保持自己的一些立場。

 

與此同時,你應該多一些包容心。稻盛先生認為:“包容心”很重要。稻盛先生經常會講那個天堂中吃麵條的利己和利他的故事,而包容心實際上是利他的起點。假如事事都要跟對方辨個是非曲直,非要挑對方的錯,用這種心態去看對方,對方必然一無是處。

 

我們在這個宇宙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憑藉人際關係等,存在於彼此的世界之中。

 

所謂彼此,就是指因為看的人心態不同,看到的對象亦不相同。也許很多人沒有感覺,但人的立場不同,所見的事物、經歷也不一樣,人與人之間的心態就會差到令人驚嘆的程度。

 

即使像修羅場一樣的悲慘環境,也會因所見之人的心靈上的差別而發生變化。

 

所以,不能只用你的立場和想法看待對方,而要看到對方的長處,肯定對方好的地方,包容對方。只要包容對方的缺點,看到對方的長處,肯定對方好的地方,事情就會完全不同。

 

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呢?因為對事物的看法不同,也就是視角不同。

 

世界上真的有壞人,但也有好人。如果用善的眼光去看,所有人都是善人,同行、競爭公司都不是壞人,但是,如果用敵對的眼光去看,善良的人也會被看作壞人。我們被壞人包圍了,所以無論如何也要這麼做,結果把情況弄得更糟。就是說,人看待事物的心靈之窗不同,他面前所呈現的世界也將發生變化。

 

就好像相對論所講的一樣,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相對的。不可能只有自己絕對正確。是因為自己先入為主,所以才會呈現出眼前的景象。

 

世界隨著人的心境發生變化。當世間人人都遭遇挫折的時候,人們常說“為什麼只有那個人的事業發展得那麼順利”。如果絕對相同,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所以,這是個相對的世界,即使在逆境之中,也有順境存在。

 

所以,也請你多一點包容心。

 

(3)信息篩選,有相對客觀的判斷基準

 

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並不是要照單簽收。如果照單全收,別人怎麼說,你就怎麼做,你反而沒有了主見,隨波逐流。

 

因此,要去分辨信息,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有建設性的。就像我寫的文章,並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只是提出來,給你一個參考的方向,你從中學到一些東西就夠了。核心是要篩選出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最後幫助自己做出更高質量的決策和行動。那這裡, 你需要有一個判斷和決策的基準。

 

有人會問:是什麼呢?分享稻盛先生在《企業家精神》中的原文:經營者常常需要面對各種局面,做出各種判斷。經營正是由每天的判斷積累而成。因此,每個判斷的對錯都左右著企業的業績,有時甚至決定了企業的命運。因此,經營者心中必須有一把明確的判斷標尺。有人會問,那是怎樣的標尺呢?

 

為了做出正確判斷,首先這個基準必須是高尚的、堅定而不可動搖的。

 

我將這一判斷基準總結為一個問句,那就是:“作為人何謂正確?   ”

 

人應當捫心自問,“作為人何謂正確”,得到發自內心的回答,然後義無反顧地將之貫徹到底。

 

我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判斷基準,在京瓷我還把這句話作為“哲學”,努力讓全體員工理解,並在實踐中一起貫徹。正是因為確立了這樣的判斷基準,身為一個經營者,我才不至於在企業經營中迷失方向。

 

組織也得以不斷擴大,各部門的負責人也得以避免判斷錯誤,成為我經營中的左膀右臂,協助我挑起經營的擔子。之所以能有這些成果,是因為“堅持正確的為人之道”這一判斷基準具有普適性,因此能引起員工內心的共鳴進而共有。

 

“正確的為人之道”是指正義、公正、公平、努力、謙虛、正直和博愛等小時候父母及老師教給我們的樸素的倫理道德,同時也是做人應該貫徹的崇高“品德”。

 

以這些作為人最基本的倫理觀、崇高的道德規範為基礎,推動企業經營的發展,使員工不僅用頭腦理解,而且內心產生共鳴,進而努力提高自身的心性。

 

同時,在國外拓展事業時、在進軍新行業時以及收購企業時,也是如此。將具有普遍性的正確判斷基準作為企業哲學,全世界的京瓷工廠和事務所中的員工都能毫無滯澀地接受這些思維方式,並將其落實到行動上。

 

許多人說京瓷的成功是由於擁有先進的技術,或者趕上了時代的潮流,事實絕非如此。京瓷的成功得益於擁有正確的判斷基準,這種判斷基準不僅對於京瓷或身為經營者的我而言是正確的,對整個人類而言也普遍正確。因此,它能跨越國境與民族的界線,鼓舞著經營者和員工不斷努力,提高心性,做出正確無誤的行動。正因為京瓷員工具備這種精神,因此在半個多世紀以來,京瓷抵擋住了一個又一個社會及經濟的巨大變動,從未虧損,一路順利發展壯大。

 

最後請牢記:不要習慣性反駁,而是要自省。專注於自己的行動,深耕自己的能力,建立自己的決策體系,從而走向卓越。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