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一個人,跟他吃頓飯就行了

看清一個人,跟他吃頓飯就行了
value101 2024-04-06 檢舉

 

這自然有社會大環境的因素,但也與個人沒有形成穩定的性格有關。

 

人類就是一方水土的一部分,人類與水土的關係不是對立的,而是互相依存的。

這種依存關係造就了我們的性格,造就了我們與其他水土養育的人之間的差別,讓我們更加熱愛自己腳下的這份水土,也就是這份鄉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若一個人早年沒有依托故土的養育,形成穩定的性格,那麼在隨後的漂泊中,就像無根的浮萍,繁雜的經歷並不能讓性格豐滿,反而會叫人丟失本來的性格。

一個能把故鄉吃成異鄉的人,靈魂將在何處安放?

看清一個人,跟他吃頓飯就行了看清一個人,跟他吃頓飯就行了

 

恩愛人生,互相馴化和滋養

《浮生六記》中沈復和芸娘的感情至深,夫妻間的互動總是充滿默契,但一次關於食物的對話表明兩人也並不總是心意相通。

芸娘喜歡吃臭乳腐和蝦鹵瓜,而這兩味恰好是沈復生平最討厭的,沈复便取笑她是狗還是蟬(狗食糞便,蟬團糞便),芸娘答曰腐乳的優勢在於便宜,好下粥下飯,自幼是吃慣了的,又說蝦鹵瓜是嫁到夫家才嚐味。

沈復又問難道說我家是狗洞嗎?

芸娘窘迫之餘反過來說:你喜歡吃蒜,我不也勉強吃下去了。

繼而又提出要求:腐乳不強求你吃,但蝦鹵瓜你可捏著鼻子嚐嚐,嚥下去方能知道它的美味!

話已至此,沈复只好掩鼻吃了,沒想到味道還不錯,放開鼻子再吃,更覺美味異常,從此也愛上了蝦鹵瓜。

同一款食物,為什麼沈復起初厭惡而後來喜歡呢?

 

芸娘說了一句妙語:"情之所鍾,雖醜不嫌。"

這句妙語真是恩愛的最好註腳,鍾情於一個人,不會介意他貌醜,更何況是他的飲食習慣呢?

真正恩愛的夫妻或戀人,同一個鍋裡吃飯,日子久了,都會克服口味的矛盾,慢慢地融合對方的飲食習慣。

這時,雙方其實已被彼此的飲食習慣所馴化。

這種奇妙的雙向互動發生在愛人之間就更為有趣,我被你的食物所馴化,也就相當於接受了你的馴化,但你又勢必會被我釋放的愛意所牽制,以致說不清到底是誰馴化了誰,誰又滋養了誰。

但不管怎樣,恩愛的秘訣之一就是:願意接受彼此的馴化和滋養。

 

看清一個人,跟他吃頓飯就行了看清一個人,跟他吃頓飯就行了

 

缺愛人生,放不下傲慢和偏見

伯母最喜歡吃魚,出嫁前無魚不歡,而伯父卻偏偏最討厭魚,只要一聞到魚味就倒胃口。

這件事說大不大,但關係到每日三餐,卻也帶來了不少麻煩。

剛結婚的前些年,伯母也偶爾做頓魚,但出鍋後就得立馬把鍋刷得乾乾淨淨,保證下一道菜不受影響,而且吃的時候要背著伯父,這樣也算相安無事地過了好些年。

但自打上了年紀後,兩人的倔勁也都上來了,伯母巴不得每隔幾天就吃頓魚,伯父恨不得家中永遠不要出現魚。

伯父說吃魚肉滿屋腥,伯母說不知魚美味的人都是大傻帽。

 

為這事,兩人也不知吵了多少次,後輩們誰也勸不了,最後,只好讓二人一個住到兒子家,一個住到女兒家。

都說少來的夫妻老來的伴,伯父伯母這對老伴卻讓魚給分開了。

魚肉真的有腥味嗎?這個問題就等同於羊肉是否有羶味。

人的口味實際上是被暗示的,飲食環境和習慣會對食物的味道產生干擾因素,若夫妻間飲食上的分歧永遠存在,多半是心中的傲慢和偏見在作怪。

說得再明白一點,就是愛得不夠深,不能像沈復和芸娘一樣“情之所鍾,雖醜不嫌”。

調整一下飲食習慣並不是比登天還難的事情,只要放下傲慢和偏見,試著去改變,就總能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口味。

生活這麼具體,吃得愉快,感情才會昇華,婚姻才會持久。

從“缺愛人生”走向“恩愛人生”,或許只在菜飯中的轉念之間。

 

看清一個人,跟他吃頓飯就行了

 

寫在最後:

食如其人,食物構建了人的體魄,也滋養了人的性情,而人生的滋味也受到吃什麼,怎麼吃的影響。

若想告別迷茫,一生從容,那麼就得將故鄉的味道嵌入靈魂,日後無論身處何方,陷入怎樣的困境,都能心感美味,讓食物給人生以溫暖和慰藉。

人生不怕身在異鄉,只怕心無故鄉。若舌尖上有念想,心尖上有羈絆,又何懼人生種種。

 

若想扭轉缺愛的局面,恩愛伴餘生,則要放下傲慢,拋開偏見,誠心誠意地接納對方,包容他的口味,擁抱他的一切。

 

人生不怕遇不到美食和愛人,只怕守不住。

歸根結底,一個人對待食物的態度,也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

吃,人人都會,但吃出什麼樣的人生,各憑本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