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聰明的人,在以下幾個方面,總是深藏不露

真正聰明的人,在以下幾個方面,總是深藏不露
value101 2024-04-04 檢舉

 

01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說過:“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覆之。”

一個人越聰明,越懂得收斂自己;對於人生的過失,也能夠涵養。

愚昧的人,才喜歡誇誇其談,遇到任何事情,都“直言不諱”,就像眼裡容不下一粒沙一樣。

有一位哲學家說過:“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無所知'。”

誠然,知於不知,其實是對心智的一種把控。聰明的人,在以下幾個方面,能夠深藏不露,值得學習。

 

02

第一,深藏言語:不言人過,常言人長。

有這樣一個故事:舜帝在雷澤一帶捕魚的時候,看到一些年輕人把深水區佔領了,而老弱的人只能在淺水區。因此,老弱的人收穫很少。但是老人們沒有辦法和年輕人爭執,只能望洋興嘆。

 

這樣的情況,令人氣憤。但是舜帝沒有說出來,而是讚美年輕人捕魚的方法,從來不談他們的過錯。

一年之後,當地的年輕人都主動把最好的捕魚位置讓給老人們。

袁了凡給舜帝點贊:“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轉之,此良工苦心也。”

用一萬句話來批評一個人,不如用幾句話來鼓勵一個人;用一個月的時間來爭吵,不如花一天時間,做一件事。

 

當你和別人一起勞動,一起改變生活習慣的時候,你自然就變成了領頭人,大家都會自覺服從你。

有道是,強扭的瓜不甜,強說的詞不中聽。

孔子說:“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也就是告訴我們,行動比言語更重要;鼓勵比批評更容易。

藏住醜陋的事情,不予評議、指責,弘揚美好的事情,一生都這樣做,你也會變成君子。

 

03

 

第二,深藏智慧:靜觀其變,心知肚明。

有一句口頭禪:“我只是看看,不說話。”

很多事情,你本知道,但是你不會說出去。因為你的智慧再多,也不能真正和別人感同身受。你的安慰,顯得無力;你的說教,顯然是一己之見。

一個人可以進步,不是比別人更厲害,而是不斷超越昨天的自己。如果是“人比人”,那就會“氣死人”。

《左傳》裡記載,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苟瑤率大軍討伐鄭國,鄭國招架不住,請齊國出兵救援。

齊國的大將陳成子帶著齊軍,迅速趕到鄭國。苟瑤害怕了,一邊撤退,一邊派使者去見陳成子。使者說:“陳家人,本來住在陳國,但是陳國被楚國滅了,鄭國也參與了這件事。晉國這次行動,是為了調查此事。順便問候一下,您對陳國是否擔憂。”

使者的話,分明的藉口。但是陳成子卻就坡下驢,等晉軍離開後,他也班師回朝了。

 

任何一件事,都有來龍去脈,但是總有一些人,“欲蓋彌彰”。因此,有智慧的人,會把事情看透,但是他不會暴露自己的“智慧”,而是隨著對方的改變而改變。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