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不透的人生戒條(醍醐灌頂)

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吳起在《吳子》中曾經寫過這麼一句話:“安國之道,先戒為寶。”
意思是說保障國家的安全,先有戒備是最好的方法。
我們的人生,道阻且長,漫漫幾十載,有機遇也有憂患,若無戒備之心,必然荊棘叢叢。
如果我們能夠讀懂曾國藩的“六戒”並為之所用,就能在人生路上無憂。
第一戒:戒久利,戒眾爭
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久利之事勿為”是告訴我們,做人切忌貪求過多。因為月圓則缺,水滿則溢。
世上不可能有永遠得利的事,若有,十有八九是幌子,不過是利用人們的貪婪之心,引君入甕罷了。
天下不會有一本萬利的事,也不會有一勞永逸的成功,凡此種種,都要小心。
“眾爭之地勿往”是告訴我們,不要去眾人爭執爭鬥的地方,免得惹上麻煩或招致禍端。
《論語》也有言:“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不要進入政局不穩定的國家,也不要居住在發生叛亂的地方。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學會保全自己,不可冒進,不可偏激。
第二戒:戒棄美,戒忘恩
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與人相處,不要因為小小的缺點,就忽視了別人身上的許多優點;也不要因為一次小小的怨怒,就忽略了別人以往的大恩。
這句話告誡我們看人看事切忌“一葉障目”,要學會抓大放小。
因為在這世上,本無完美之人,若一味糾結於小處而棄大用,則得不償失。
古語有言:“用人之長,必容其短。”
三國時期的龐統被稱為“鳳雛”,。
龐統毛遂自薦想輔佐孫權,因其相貌太醜陋,孫權沒有用他。
後來,龐統投在劉備門下,起初劉備也只是打發他當了個小縣令。
後來劉備發現他的才能,不嫌棄其相貌醜陋,任用他與諸葛亮為同官職的軍師。
在龐統的幫助下,劉備與孫權聯盟,打敗了曹操。
劉備具備“用其大美棄小惡”的胸懷和智慧,門下將才無數,最終助他成就了帝業。
第三戒:戒說短,戒誇長
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揭露別人的短處,容易招致別人的怨恨;炫耀自己的長處,容易招致別人的嫉妒。
真正的智者,眼裡看到的都是別人的優點,心中憂慮的是自身的不足,更不會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
俗話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
若拿小草與大樹比,大樹雖挺直林立,卻沒有小草的柔軟與隨性,遍地而生。
第四戒:戒獨利,戒眾謀
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