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自律陷阱”,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讀書君說:
總有書友留言說,自律這件事誰都知道,但是要堅持非常困難。
因為大部分人都陷入了自律的誤區,導致三分鐘熱度,沒自律幾天就放棄了。
今天,讀書君給大家介紹一些小方法,幫助大家養成自律習慣。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
看見別人跑步健身,練出了馬甲線,便匆忙辦了健身卡,結果堅持不了幾天;
發現別人皮膚好,興沖衝買來一堆面膜,可敷了沒幾次,就遺忘在角落吃灰;
聽說同事在打卡閱讀,自己也立下flag,把一本書翻來翻去,還是停在序言。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寫道:
“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
總是亦步亦趨,盲目跟隨別人自律,缺乏自身動機。
單純依靠外驅力,自然容易半途而廢。
而主動選擇的自律,是源自內驅力。
不但讓人內心充實愉悅,而且輕鬆高效,更容易達成所願。
被迫自律,不僅反人性,還會讓人身心疲憊,甚至拖垮你的生活。
前兩天深夜,朋友找我訴苦。
他說,眼看周圍的人成長飛快,副業也乾得風生水起,自己也不甘人後。
其實他並不喜歡這門副業,但他還是為此制定了詳細計劃,每天按日程表行事。
早上5點起床運動,6點-7點閱讀和副業有關的書籍;
9點打卡上班,開始一天的工作,見縫插針學習副業知識;
18點下班回家,做完家務再實操兩小時,直到凌晨才上床睡覺。
堅持了一段時間,他每天從清晨忙到深夜,神經時刻緊繃。
發展到後來,哪怕他強撐著自己看幾頁和副業相關的書籍,都忍不住頭暈腦脹。
長此以往,不僅副業沒有著落,業績也一落千丈,被主管點名批評。
他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中,感覺自己像是在困在一個透明向陽玻璃瓶裡的蜜蜂,越是朝著光的方向飛去,越是碰壁。
聽說過一句話:
如果自律不是出自主動和喜歡,那麼過程會讓人疲憊不堪,最終毫無所獲。
一味在形式上追求“嚴於律己”不是真正的自律,反而會讓你盲目選錯賽道。
就像自媒體人孫娟說的那樣:
“如果讓姚明去當程序員,讓周迅去打籃球,讓羅翔去游泳,結果會怎麼樣?
他們將活的多麼辛苦,恐怕每天都在為生存掙扎,毫無快樂可言。”
反人性的自律,只會讓人在無效努力中自我消耗。
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掉入越自律,越焦慮的怪圈。
前不久,56歲清潔工阿姨王柳云白天掃廁所、晚上畫油畫的視頻刷爆網絡。
她的畫深受網友喜愛,而她本人的勵志故事也感人至深。
去年還登上央視《為愛而歌》節目,被大家稱為“陋室畫家”。
王柳云51歲開始學畫,在這之前,她從未接觸。
畫畫並非易事,顏色需一點點調,一幅畫還分很多層,最後才能呈現出完美的顏色。
由於起點低,別人一天就能完成一幅畫,她要花費一周的時間。
這期間,還要忍受腰椎帶來的疼痛。
但因為熱愛,她一路堅持下來,從不間斷。
有人採訪她,為何能克服重重困難,堅持到現在?
她笑著回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真的喜歡一件事,你會主動去做,也不會覺得有多難。”
自主選擇感興趣的事,就容易突破萬難,摒棄外在環境,收穫成功的果實。
西漢哲學家董仲舒,年少時就喜歡讀書,常常廢寢忘食,一坐就是幾個時辰。
父親擔心孩子身體,決定建一座園子,讓他有地方休息玩耍。
可花園修建了三年,無論小伙伴們怎麼呼喚,他“三年不窺園”,潛心學習,成為一代儒學大師。
很多時候,我們不需要給自己層層加碼,逼迫自己“自律”。
這樣不僅毫無裨益,還會讓本就沉重的生活雪上加霜,徒增煩惱和負累。
一個人只有做感興趣的事,才願意長期投入,滿懷熱忱,愛不釋手。
當自律披著熱愛的外衣,人生才能越來越好。
最近,劉德華因《流浪地球2》再次火出了圈。
戲中,他身穿重達100斤的潛水服,在水下8米拍戲長達數小時。
網友紛紛感嘆,60歲的劉德華身體素質實在是太好了,完全不輸年輕人。
但這些光鮮亮麗,其實是源於一次意外事故的啟發。
在一次拍攝過程中,他不慎墜馬,造成盆骨骨折,不得不停工修養了一年。
那次摔傷,讓他頓悟,沒有健康的身體,再努力最後都會化為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