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將盡》:當你老了,如何善待自己

英國哲學家羅素,寫過一篇關於衰老的“小作文”。
“人的生命像一條河,最初窄小,限於兩岸。青春時激情澎湃,衝過岩石,投入飛瀑。漸漸地河流變寬,河岸退遠,水流轉趨平靜,最終融入大海,無任何分界,無痛苦地放棄自我。”
人生似河,走過少年的澎湃,流經中年的跌宕,終要潛入晚年的靜流。
當皺紋爬上眼角,頭髮稀疏變白,我們要如何面對衰老的自己?
很喜歡女作家戴安娜·阿西爾的回答:“人能好好長大,就能好好變老。”
阿西爾本是媒體界的風雲人物,但這一切名利卻在退休後煙消雲散。
她沒有自怨自艾,反而用足夠的時間審視過往。
89歲那年,阿西爾重出江湖,寫下回憶錄《暮色將盡》,漫談晚年生活。
食慾衰退,視力下降,思維滯緩,被年輕人嘲笑,給社會添亂,受死神威脅……
她坦言自己的乏味與不安,卻又饒有興致地講述老年生活裡的男歡女愛、胡鬧搞怪與異想天開。
《暮色將盡》並非一曲衰老的哀歌,而是一本生命之書,飽含對人性的理解與體諒。
阿西爾用她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
當衰老不可避免時,我們到底應當如何善待自己?
這裡有8條她寫給年輕人的建議。
1
關於婚育:
控制欲,是摧毀幸福的頭號殺手
戴安娜·阿西爾,是20世紀文壇上,響噹噹的話題人物。
她最令人樂道的,並非文學上的貢獻,而是特立獨行的私人生活。
她讚美婚姻,卻奉行“獨身主義”;她拒絕婚育,卻從不缺親密關係。
年輕時的阿西爾也曾痴迷於愛情,對男友依賴到寸步不離的程度。
可她抓得越緊,對方越是想逃。
直到有一天,男友將她當眾拋棄,才令阿西爾想明白了一件事:
愛情不是控制,婚姻也不等於佔有。
人一旦活成愛情的看守,就會將自己困死在婚姻的牢籠裡。
而這種窒息的親密關係,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結婚時,與其把手放在《聖經》上承諾至死相伴。
不如對著《自私的基因》宣誓:我將摒棄人性裡的自私,允許你成為自己。
放下佔有欲,不控制任何人,婚姻才能在自由的土壤中,生根發芽。
2
關於社交:
硬融圈子,是對自己最大的殘忍
在書裡,阿西爾說自己是典型的不服老。
60歲時,她仍堅信“老”是件很遙遠的事,自己完全可以像年輕人那樣遊戲人生。
一個傍晚,她穿上漂亮裙子,化上精緻妝容,走入一家酒吧。
誰曾想,剛一進門,幾個年輕人就像看到怪物一樣,爆發出哄堂大笑。
阿西爾走過去,故作瀟灑地舉著酒杯,說起她自以為幽默的笑話。
一個小伙子不耐煩地說:“奶奶,你說的這些都老掉牙了。”
阿西爾瞬間石化,狼狽離去。
後來,她想通了:“人老了,被年輕人厭棄再正常不過,和老朋友玩也不錯。”
她去老年會所跳舞,約老姐妹喝茶,和老同事八卦……終於找到了晚年的快樂。
有句話說得好:圈子不同,不必相融;三觀各異,做好自己。
不是所有人都會張開雙臂,歡迎太過熱情的你。
而我們要做的,無非是在自己的世界裡獨善其身,在別人的世界裡順其自然。
收起氾濫的熱情,是對他人的尊敬,亦是對自己的善待。
與世界保持舒適的距離,在自己的主場上,才能找到同頻共振的人。
這不是老年人的社交法則,是所有人應有的生存智慧。
3
關於孤獨:
孤獨,是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年輕時的阿西爾,是個極其上進的工作狂。
在報社當主編時,總是忙得不可開交。
一天接上百個電話,一周做十幾次訪談,作家們排著隊拜訪,郵箱裡投稿不斷。
可退休後,她的世界忽然寂靜得令人不安。
為了排遣寂寞,阿西爾想盡了辦法,卻感受到了這個年齡帶來的滿滿惡意。
她打電話給合夥人,剛說了兩句話,對方就以工作為由匆匆掛斷;
她約新人見面,對方一句“你懂什麼”,便令阿西爾羞愧難當;
她喊老友去旅行,可就在出發前,得知對方病危住院;
她在網上發帖求約會,可一連幾天,都沒人搭理……
阿西爾失望極了,給母親打電話抱怨:老女人就這麼惹人厭嗎?
沒想到母親說:“不單是女人,也不僅是老去,被拋棄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
是啊,人活一世,獨生獨死。
孤獨,就像空氣一樣,彌散在生命的各個角落。
你越是抗爭,越會孤立無援;越是憎恨,越會無可奈何。
倒不如接納孤獨,與之共生,安享生命裡的安靜,學會與自己對話。
就像《晚年》中的這句話:
我在無人知曉中變得異常,又在無人知曉中恢復正常。
生命在孤獨中綻放,靈魂才能在寂靜中徜徉。
4
關於金錢:
你賺的不是錢,是做人的體面與從容
阿西爾出生於1917年,本是個家境優渥的大小姐。
只可惜,二戰爆發後,家族產業衰敗,一家人四散流離。
但無論貧富,阿西爾始終銘記父親的一句話:“你必須自己謀生。”
於是,她刻苦讀書,考入名校,畢業後入職雜誌社,成為收入不菲的職業女性。
她一直努力賺錢,哪怕退休後,仍筆耕不輟地寫文章賺稿費。
阿西爾之所以如此拼命,除了父親教誨,還因為她目睹過太多悲劇。
有人想出去玩卻沒錢買車票;有人因為窮受盡孩子們白眼;
有人因為付不起房租流落街頭,有人因沒錢看病痛不欲生。
甚至有人像流浪狗一樣,被活活凍死在垃圾桶旁邊……
她本以為家境、學識、修養是一個人的體面,到老了才知道,錢才是人最大的體面。
年輕時不努力賺錢,到了老年就得拼命賺錢養老。
沒有被衰老打敗,自己反而先被“窮”逼上絕路。
我們賺的每一分錢,都是老去後的尊嚴;付出的所有辛苦,都是為了換取體面。
自由很重要,但賺錢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