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精神內耗,其實也是一種積極情緒

關於精神內耗,余華老師這樣解釋:
“精神內耗,其實也是一種積極情緒……它的某種程度,是在尋找一種人生出口。”
然後,余華老師坦白——
在40年的寫作過程中,他也是一次次內耗,不斷跟自己較勁,最終寫出了《活著》、《兄弟》等一系列優秀作品。
相同的內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結果。
有的人,被內耗消亡殆盡、潰不成軍;而有的人,把它一一拾起,不斷拼湊,踩在腳下。
結果如何,不取決於內耗本身,取決於處理的智慧。
精神內耗,本質是在尋找困難出口
這些年,大家都把精神內耗看作是洪水猛獸。
但是換個角度思考,精神內耗也是人生前進的必經之路。
正如余華老師所說:
“你只有遇到困難才能前進,不可能不遇到困難就往前走,困難往往會造成人的精神內耗,內耗其實就是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一點。 ”
遇到內耗,有人消亡,有人覺醒。
學會抓住內耗積極的一面,事情才能得到正確的解決。
羅翔教授談及自己的人生經歷中,曾經有一名學生的故事,讓他很受感動。
這名學生,當年高考發揮失常,離心目中的大學只有一步之遙。
這個時候,有人找到他,告訴只要交錢就有大學可上。他信以為真。
上大學後,他非常努力,並且下定決心要考研究生。
憑著這股勁,他參加了全國統一研究生考試,並且考上了心儀的高校。
接下來他又參加法考,也順利通過。
然而,尷尬的是,因為後來證實他的大學畢業證是假的,考研和法考結果都被宣布作廢。
這多麼像黃粱一夢。辛苦拼搏了4年,結果告訴你:命運只是和你開了一個玩笑。
遇到這種情況,相信很多人會埋怨糾纏、內耗放棄,從此一蹶不振。
而讓人意外的是,這名學生很快調整好心態,重新開始學習之路,從內耗中成長。
後來,他又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拿到本科自考文憑,然後重新報名參加法考和考研,並且兩樣都再次通過。
通過努力,他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並且以自己的方式向世人證明:我可以!
人生路上,遇到精神內耗,我們總以為只有放著的那個門框,才是唯一的出口。
但是,當我們試著讓思想拐個彎,向左或向右走,卻可能找到另一個出口。
許多事情,不是抱怨和後悔就能解決。
解決問題的最終途徑,只有接納現實,付出努力和行動。
在行動不斷的煎熬中,我們終將找到另一種出口,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和美好。
正如詩人尼采所說:“那些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 ”
精神內耗,需要鬆弛有度
《黑天鵝》的作者塔勒布曾經寫過這麼一句話:
“如何愛上風?風會熄滅蠟燭,卻能使火越燒越旺。”
如果把精神內耗比作風的話,當我們像蠟燭,就會弱小得一吹即滅;可是當我們像一團火,卻會越燒越旺。
想起了近段時間網上爆火的汪小菲的母親張蘭。
面對他們的家庭醜聞,網友鋪天蓋地地謾罵,希望他們名利俱損。
張蘭沒有被輿論打倒,藉著流量,反而大賺了一筆。
據時代財經報導:
“汪小菲霸榜熱搜以來,張蘭直播間僅酸辣粉這一樣產品的銷售額已接近5700萬元,加上肉香腸、老壇酸菜魚三種單品,則創造了1.8億元的銷售額。”
不少網友感嘆:張蘭為何有著如此強大的一顆心臟?
原來,她的大半生風雨飄搖,一路坎坷也曾風光無限。
這樣的人生,造就了她那無人能比的巨大彈性,就像一隻“打不死的小強”。
網友@迷死氧 評價她“被生活打趴800回,她也能笑呵呵地站起來801次。”
劉潤在年度演講2022年《進化的力量》中曾談到:
“一個企業,不能只有脆性、塑性,還要有彈性。”
同樣,作為個人,內耗來襲時,我們不能像花瓶,一碰即碎,潰不成軍。
也不能像泥人,雖泥體還在卻失去了原來的模樣,丟掉了最初的衷心。
我們要像籃球,鬆弛有度富有彈性,掉下來時先彈一彈,甚至有點變形,然後恢復到自己原來的樣子。
2021年9月,國家頒布的“雙減”政策,讓中國“教培行業”進入凜冽的寒冬。
俞敏鴻創建的“新東方”也沒能逃脫歷史的洪流。
在別的公司裁員跑路時,新東方的退場,體面又有責任。
新東方退租了1500個教學點,巨虧了六七十億元的裝修費。
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新東方”不欠房租、不欠工資,還把買下來的教學設備及桌椅,全部捐給了鄉村學校。
此時的俞敏鴻,年逾50。面對如此人生低谷,他卻堅韌如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