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精神內耗,其實也是一種積極情緒

余華:精神內耗,其實也是一種積極情緒
value101 2023-03-30 檢舉

 

 

他積極尋求出路,義無反顧地衝進電商行業,開播了“東方甄選”欄目,謀求企業的轉型。

 

後來,“新東方”又活了過來。

 

《反內耗》中寫道:“內耗就像生了一場病,有人一直耗著,而有人卻早已學會了自愈。  ”

 

得到APP的創始人羅振宇老師,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躺不平又卷不贏時怎麼辦?蹲下。”

 

是的,只要你鬆弛有度、足夠柔軟,風雨來襲時學會保存實力,總有再站起來的時候。

 

 

如何解決精神內耗

 

莎士比亞說過:“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坐在那里為自己的損失而哀嘆,而是想辦法來彌補損失。”

 

面對精神內耗,需要我們正確區分、轉移方向,積極行動起來予以解決。

 

以下三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精神內耗,不妨一試。

 

1、正確區分

 

羅翔教授曾經說過:

 

“與其想方設法避免內耗,不如學會判別'哪些值得去耗',讓內耗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內,從而抓住危機中帶來的機遇。”

 

看過這麼一則故事:

 

山腳下的一戶老人,養了兩個兒子。

 

一天晚上,老人把兩個兒子叫到跟前:

 

“我年紀大了,幹不動重活了,明天你們兩個上山砍柴吧!”

 

說完,父親給了每個兒子一把很鈍的柴刀。

 

第二天,天還濛濛亮,大兒子心想著可不能輸給弟弟,帶著那把鈍的柴刀就上了山。

 

弟弟卻美美地睡了一覺,吃過早飯,拿出磨刀石把柴刀磨得鋒利,然後才上山。

 

傍晚回到家,哥哥滿頭大汗,卻只砍了一捆柴,弟弟很輕鬆地扛回來幾大捆柴火。

 

看到此景,老人動容地說道:

 

“任何事情,不是你有多用力,就有好結果,一定要懂得區分哪些地方值得用力,才能拿到好結果! ”

 

生活中的困難,如同山上的柴火,在我們沒有尋求到鋒利的解決之刀時,不如先讓柴火就在那裡。

 

我們要做的,就是修養自己,磨利手中的柴刀。

 

2、轉移方向

 

著名詩人席慕蓉說:“成功路上,我們往往也會停留下來短暫休息,是為了更好地風雨兼程。”

 

面對一件事物精疲力盡時,最怕一直耗著。吃不下、睡不著,無法釋懷又無法解決。

 

寫論文的人,都遇過這種情況:寫到一半時卡殼了,糾結了好久,仍然寫不下去。

 

這時朋友打電話過來,約出去吃飯。

 

心想反正幹耗著也沒用,乾脆去參加朋友聚會。

 

吃飯回來,發現有了新思路,竟然輕鬆地把論文完成了。

 

所以遇到難題時,不妨先放在一邊。睡個懶覺、聚個餐,或者出去旅行幾天。

 

有時途中一個靈感,或者朋友的一句點撥,問題又迎刃而解了。

 

3、積極行動

 

與其做思想的巨人,不如積極動起來,把用在內耗上的能量轉換為行動。

 

心理學家肖恩提出的“20秒啟動法則”,可以讓我們快速從內耗中轉移出來。

 

肖恩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他先是把吉他放在壁櫥裡,從臥室走到壁櫥,取出吉他需要20秒。

 

沒想到這小小的20秒,卻成了他彈吉他的主要障礙。

 

他努力用意志力堅持,也只保持了4天。

 

後來,肖恩買了個吉他架放在臥室,然後把吉他放在架子上,想彈時觸手可得。

 

小小的一個吉他架,節省了拿吉他的時間,肖恩如願養成了彈吉他的習慣。

 

這就是積極行動帶來的好處。

 

同樣,做其他事情,我們也盡量讓啟動時間在20秒以內,則更容易達成。

 

楊絳先生曾經說過:“你最大的問題,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

 

行動起來,忙碌就會戰勝迷茫,一切問題在做的過程中,終將找到答案。

 

 

任何時候,精神內耗的製造者,都是我們自己,要終結它,也只有靠我們自己。

 

內耗來襲,其實也沒那麼可怕。

 

重要的是,我們在內耗中要學會自我救贖,自我突破

 

背負不了時就學會放下,做到鬆弛有度。

 

學習一些解決內耗的辦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自己。

 

詩人餘秀華寫道:“一個能升起月亮的身體,必然馱住了無數次日落。”

 

每個厲害的人,都曾經歷過無數次內耗,並在一次次的內耗中成長昇華自己。

 

人世間,從來沒有不可治癒的傷痛,也從來沒有不能結束的沉淪。

 

請一定相信,你所失去的,終將會以另外一種方式歸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