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高級的活法:清空自己

最近,知乎上有一個提問:“疫情三年告一段落,接下來怎麼個活法?”
下面有一個高讚回复:
“以後我只想自己哄自己開心,活得像自己,其他的休想傷我分毫。”
想想也是,把自己哄開心,生活才會更順心。
人活著,不要困囿於繁雜的瑣事中,不要糾結於與人相處的裹挾裡,不要總是擔憂當下的困境。
隨時清空自己,才是一個人最聰明的活法。
清空焦慮
作家松浦彌太郎說:“那些經常困於不安和焦慮的人,對未來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很多時候,焦慮的產生是因為我們想得太多,在糾結不安中自我加壓,碾碎僅存的希望。
曾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分享:
圓圓是一名即將碩士畢業的清華學生。但即便被這樣的名校光環籠罩著,她的內心卻充滿了對未來的擔憂。
圓圓特別抗拒進入社會,因為害怕找不到心儀的工作,又恐懼複雜的人際關係,為此整天惴惴不安。
面對家人的勸慰,圓圓表現得十分不耐煩,聽不進去任何建議。
隨著畢業腳步的臨近,圓圓一天比一天更焦慮,甚至開始失眠、掉頭髮,這已經嚴重影響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很多人因為看不清未來,而又憂慮當下,困在其中,不可自拔。
殊不知,越焦慮,越不安;越恐慌,越無措。
心理學上,有個費斯汀格法則 。
是說生活中發生的10%,是由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取決於我們如何應對。
我們要有應對變化的能力,緩和情緒,穩定狀態, 才會有面對問題的底氣。
就像餘世存在《時間之書》裡說的那樣:
“年輕人,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別讓焦慮,拖垮你的生活;別讓恐慌,打亂你的步調。
跟著自己的節奏走,不過分焦躁,亦不自尋煩惱,走著走著,自會柳暗花明。
真正厲害的人,從不為焦慮買單。
清理關係
作家蘇芩說過:"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若他們走進不了你的內心,就會把你的生命攪擾得擁擠不堪。"
交友要交心,真心換真意,才是一段關係最好的詮釋。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在一個圈子裡,他們總是忽視我的存在,感到被排斥和孤立,我該怎麼辦?”
網友@小敏 說了自己的故事:
小敏有三個朋友,平時四個人都在一起玩。但是小敏總感覺另外三人更親近。
就像斗地主一樣,她們三人始終姐妹情深,抱著團來奚落小敏。
小敏時常感覺到自己被忽視。
可小敏一旦疏遠她們,三個人又會跑過來關心小敏,把小敏拉回“朋友圈”裡。
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小敏覺得異常疲憊,也並不是真正的快樂。
思量再三,小敏還是決定離開這個小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