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活得自在的人,都有“減法思維”

真正活得自在的人,都有“減法思維”
value101 2023-03-29 檢舉

 

《斷捨離》中有這樣一句話:“你想做深陷泥潭的鯰魚,還是在清水里暢遊的香魚?”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短短幾十年,在花花世界看世事紛擾。

 

富貴的貪戀,名利的追逐,成功的渴求,人生來就有慾望,天性使然。

 

很多人不顧一切地給自己做“加法”:豪車、豪宅,一擲千金;地位、權利、名聲,無休無止。

 

欲壑難填,偏離幸福的軌道,越活越累。

 

《斷捨離》中的人生加減法,告訴我們,無止境的“加法”源於慾望,適當的慾望於人有益,但慾望如野馬脫韁,只會成為生命的重負。

 

減法思維是智者的選擇,真正活得自在的人,都有“減法思維”。

 

 

物慾上做減法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農夫救了地主,地主為報答他,打算送他一塊兒地。

 

地主讓農夫第二天日出之時往外走,太陽落山前回原點,路途中插上旗子圍出的土地範圍就贈予農夫。

 

第二天農夫就使勁開始跑,中途一分鐘也沒有停下,當太陽偏西的時候,農夫才向出發地跑;

 

可惜的是,農夫最終癱倒在離原點僅兩步之遙的地方。這一癱,農夫再也沒起來。

 

老子曰:“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對於物的佔有欲,恰如其分,掌握度,見好就收,否則就會被貪欲反噬。

 

慾望催生貪戀,貪戀產生依賴,依賴讓人患得患失,最終成為慾望的奴隸。

 

美國作家亨利·大衛·梭羅,在文學上取得了成績,國家為他提供環境優越的免費住所,還聘請他任職做事。

 

然而,梭羅卻婉拒了,梭羅認為好的房子、豐富的物質,會使精力渙散;同時,還會成為誘惑的源頭讓人產生雜念。

 

煩惱、焦慮隨之而來,這些並無益於身心的自由和寧靜。

 

梭羅在28歲那年,怀揣著自己的夢想,來到瓦爾登湖畔,在柏樹林裡就地取材,修建了一棟屬於自己的木屋,過起了很多人都難以理解的“另外一種生活”。

 

梭羅生活簡樸,他甚至自己開荒種地,日起而作、日落而息。
每天的食物都很簡單,不過是靠麵包、玉米、野菜來維持身體的能量所需。

 

住在瓦爾登湖,身體要抵制那裡的自然環境並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冬季,梭羅憑藉意志力戰勝困難,並用他的親身實踐,證明了不吃肉也能在那裡生存下來。

 

除了種植糧食,梭羅也會打零工添置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在瓦爾登湖旁獨居生活,整整持續了兩年的時間,梭羅把自己與自然的相處,所聽所見,對自然的感悟都寫了下來。

 

寫下來的這本書就是世界著名的經典文學著作《瓦爾登湖》。

 

正是這種物慾上的減法思維,讓詩人主動屏蔽多餘的紛擾,在自然寧靜中找到歸途和港灣,最後創作出偉大的文學著作《瓦爾登湖》。

 

古訓說得好:“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 ”

 

思維集中,才能做事專注,心無旁騖,則事亦成。

 

思定則不生妄念,時時給物慾做減法,可以抵制和消除妄念的“火焰”。

 

 

 

思維上做減法

 

減法思維和修剪花枝是同樣的道理,一定要剪掉自己不需要的部分。

 

一個年輕人曾經向楊絳先生坦言他自己的人生煩惱。
楊絳聽了之後,給出的結論就是他想得太多,腦袋裡面充斥著太多毫無意義的想法。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如此。
想做一件事情,瞻前顧後,前怕狼後阿虎,還沒有做,就已經把結局想得不堪,預設理由和阻礙,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而減法思維可以幫助你抓住重點,以此撬動成功的槓桿。
有時候,多是負累,少反而成了捷徑。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