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到這三件事的女人,往往很不簡單

知乎上曾有個問題: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溫柔?”
底下有人回答道:
“溫柔並不是百般依順,軟弱不堪。
溫柔是對世界的慈悲,是接納自我的勇氣,是以柔克剛的智慧。”
溫柔就像水,不銳利,不魯莽,卻能洞穿最硬的岩石。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以溫柔相待,歲月自會報以溫情。
01
溫柔地對待自己的身體
你是否經常出虛汗,喘粗氣?
你是否總感覺不在狀態,做事走神?
人不是一晃就垮的,力不從心的背後一切有跡可循。
生活中,我們粗暴地對待自己的身體,壓迫著細胞,凌虐著肢體。
我們謹記著上司的要求,客戶的囑託,卻對身體的呼救視而不見。
正如專家說的那樣,有時,我們才是自己身體的暴君。
去年,網劇《破事精英》引發觀眾熱評。
作為情景喜劇,劇中有一段大開腦洞的情節。
作為工作狂的男主角胡強進入到了自己身體內部。
平日自詡身體健康的他,竟發現自己的大腦裡滿是垃圾。
運輸氧氣的紅細胞,抵抗病毒的白細胞全都疲憊不堪。
最後,甚至連心臟都不堪重負,選擇了自爆。
看著殘破的身體,胡強不停大喊著:
“能再搶救一下我嗎?我還有女兒,媽媽,我不能死啊!”
然而,一切已無濟於事。
英國健康專家貝弗里奇曾說,80%的心源性猝死都與睡眠不足有關。
我們粗暴地對待身體,就像是向銀行不停借貸,總有一天要連本帶息地還。
當我們不尊重甚至厭惡自己的身體時,身體也會用疼痛與疾病反映出我們的厭惡。
反之,當我們可以溫柔對待身體時,身體會用活力與健康反映出我們的關心態度。
一個知名跑步博主,在嘗試了各種激勵自我的方法後,得出了一個反直覺的結論:
“不累,才是堅持跑步的精髓。”
因為當人每次跑步都非常痛苦時,只會產生對運動的抗拒。
很少有人可以頂著身體上的巨大痛苦,保持前行的動力。
循序漸進,勞逸結合,量力而行,這是跑步的原則,也是人生的奧義。
也許我們不能避免加班和應酬,但我們可以努力去減少報復性的飲食,補償性的熬夜、酗酒。
吃點健康食物,在工作之餘拉伸一下肢體,眺望一下遠方,都是我們能夠給予身體的溫柔。
一切傷痛的治愈都始於身體的治愈,溫柔地對待身體,靈魂才有棲身之所。
02
溫柔地對待自己的情緒
冥想中的靜觀呼吸,能讓人很快獲得身心放鬆。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頭腦中的想法,你越是抵抗,它就會越混亂。
而當你能夠溫柔地看待它,不去抵抗它時,反而能獲得平靜。
美國心理學教授詹姆斯曾做過一個實驗。
他找來50個最近狀況不佳大學生,分成兩組進行實驗。
一組學生被要求像給自己老朋友寫信一樣寫出自己往日的痛苦。
而另一組學生則要努力去抵抗痛苦情緒。
結果令人吃驚,選擇寫出痛苦經歷的學生身心狀態明顯更好,他們的免疫功能也更加強大。
實驗結果說明,處理壞情緒的最好辦法,不是去逃避和對抗,而是要溫柔地承認與接納。
前些年,“非暴力溝通”一詞刷屏網絡。
大部分人只把這一原則用在與他人交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