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變好的方式:提升自信

文|冰藍拿鐵(富書專欄作者)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
喜歡低著頭,做事小心翼翼,人多時不敢講話,遇到挑戰想逃避,敏感擰巴易內耗……
存在感弱的人,總是不能放鬆享受生活,只有超越自卑,生命才不會留下遺憾。
俞敏洪說:“一個自卑的人,一定比一個狂妄的人還要更加的糟糕。 ”
狂妄的人,或許能抓住生活中,本來不屬於他的機會,但是自卑的人,往往會失去,本來就應該是屬於他的機會
深表認同。
優柔寡斷,患得患失,錯失良機是自卑者的寫照,
積極主動,果斷勇敢,抓住機會是自信者的常態。
自卑者,錯失良機
有人,因為自卑,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令無數人嘆息。
她就是英國女科學家:羅莎琳德·弗蘭克林。
1951年,弗蘭克林負責實驗室的DNA項目時,她成功地拍攝了清晰的DNA晶體的X射線衍射照片。
她從照片上發現了DNA的螺旋結構,為此還舉辦了一次報告會。
然而弗蘭克林生性敏感自卑,總是懷疑自己論點的可靠性,後來竟然放棄了先前的假說。
但是,兩年後,沃森和克里克也從照片上發現了DNA分子結構,並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的假說。
沃森(左)、克里克(右)在DNA雙螺旋模型前
這一假說的提出標誌著生物時代的開端,為此,他們獲得了1962年度的諾貝爾醫學獎。
試想,弗蘭克林若是一個積極自信的人,堅信自己的假說,不進行自我懷疑,並繼續深入研究,那麼這一偉大的歷史發現將會是屬於她的。
明明很優秀,卻在自卑裡埋沒了自己。
有人說:“自卑是剪了雙翼的飛鳥,難上青天。”
的確如此。
自卑者的致命弱點在於妄自菲薄,所以容易與機會擦肩而過。
因為缺乏自信,所以總是在離成功最近時,產生退縮感。
她們不相信自己的內在能力,甚至從內心深處覺得自己配不上,寧願相信別人而不相信自己。
自卑者的故事讓我們唏噓不已,而對自信者的故事,卻是羨慕不已。
自信者,贏得機遇
蕭伯納曾說: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從渺小走向偉大,需要自信帶給我們機會。
他出生時,父母便離婚,之後,父親早逝,母親患精神病,7歲就成了流浪兒。
有一天,遊樂場正在進行一場演出,台上的演員突然唱不出聲來了,台下一片嘩然,許多觀眾要求退票。
劇場老闆急忙找人救場,卻到處都找不到合適的人。
這時,一個5歲的小男孩自告奮勇地走上台說“老闆,讓我試試,行嗎?”
小傢伙自信的眼神,使得老闆同意讓他一試。
沒想到他在台上又唱又跳,出色的表演征服了觀眾和老闆。
幾年後,在法國著名丑角明星馬賽林的一次演出上,他需要一個演員演一隻貓。
由於馬賽林名氣太大,很多優秀演員都不敢接這個角色。
這一次,還是那個自信的小男孩毛遂自薦。
大家都為他捏了一把汗,沒想到他和馬賽林配合得非常默契。
這個自信的小男孩,便是20世紀最卓越的喜劇電影大師查爾斯·卓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