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最高級的活法,是這三個字

俞敏洪曾在某次採訪時說道:
“我和馬雲都是學英語出身,我高考了三次,考上了北京大學;馬雲也考了三次,進了杭州的專科院校。
我比他年長2歲,按道理應該比他成功。
可阿里巴巴企業市值2000多億,新東方也就70億,我要這麼比,那我得多鬱悶。”
人到中年,嘗盡生活的苦,方才品出,一個人最大的痛苦源於比較。
生活不是競技場,沒必要把自己推入賽道。
養魚重在養水,養樹重在養根,養人重在找准自己的位置,在不純粹的生活裡滋養自己純粹的心。
人生多半的不幸,都來源於比較
有句話說得好:“人在比較中會逐漸失去平衡。”
無謂的比較,只會徒增煩惱。
在美洲原始森林裡有一種特別美麗的鳥:翠波鳥。
這種鳥體長不過5、6厘米,但築的巢卻大於自身數倍。
原因就在於翠波鳥的攀比之心。
當一隻翠波鳥看到其他同類的鳥巢比自己大時,便會不停地擴建自己的鳥巢。
另一隻看到後,也會再次擴建自己的巢穴。
最後,雙方都被活活累死。
遇事總要和他人做個比較,爭個高下,只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既浪費精力,又消耗體力,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
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華府準備招用一名工人,唐伯虎和另一個人前來面試。
他倆為了競爭,竟然在華府門口比著賣慘,以此來博得同情和認可。
唐伯虎推著車子,車子上躺著一個死人,打著“賣身葬父”的旗號賣慘。
對方便推著5口人,稱"賣身葬全家"。
隨後他又拿出一隻死狗,眼淚汪汪地說道:“陪伴多年,你怎麼忍心離開我。”用來博取華府的同情心。
唐伯虎不甘示弱,撿起一隻蟑螂說:“小強,你怎麼死的這麼慘,沒有你我可怎麼辦……”
對方看佔不到便宜,便擼起袖子,對著唐伯虎大喊道:“你看你,衣著乾淨,怎麼會比我慘,看我胳膊上爛瘡,我才可憐!”
唐伯虎氣急敗壞,一怒之下用木棒把自己胳膊打折。
對方眼看要輸,也順手拿起木棒,朝著自己腦袋狠狠砸去,結果一命嗚呼。
《非暴力溝通》中寫道:“如果想過上悲慘生活,就去與他人比較。”
人比人氣死人,越比較越生氣,越生氣越要比。
比較到最後,忘了初衷,結果只能是傷人又傷己。
美好的人生,都源於不比較
網上看到一句話:“比較,是偷走幸福的賊。幸福從來都不是因為擁有的多,而是因為比較的少。”
比較的結果,就是將你的精力都浪費在別人身上,你只能感受到痛苦;
你從別人身上永遠得不到最珍貴的東西。
換個角度,珍惜你所擁有的,才會感受到幸福。
有記者採訪華語巨星成龍:“你認為你能成功,有哪些原因?”
成龍微笑著回答道:“做好自己,少去比較。”
20世紀70年代初,成龍只是剛出道的新人,而那時的李小龍早已風靡全球。
他的大師兄洪金寶也已經成立了洪家班,風頭正盛。
但成龍心裡清楚,自己無法與其相提並論。
他說:“李小龍是個神話,他的經歷不可複制。洪金寶也比我厲害許多,和他們比只會讓我更加失落,忘了自己所擁有的。”
正是因為成龍專注於自己,才能在1978年《蛇形刁手》和《醉拳》兩部電影中大獲成功,票房也一度超越了李小龍。
自此,成龍開創了屬於自己的電影時代。
在比較的遊戲中,沒有贏家。
作家馬克·李維這樣說道:“永遠不要把人拿來比較,每個人都與眾不同,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差異性。”
一個人可以成功,不是因為費盡心思地去和他人比較,而是因為專注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