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最大的悲劇:孩子抑鬱了,父母卻不願意面對

家庭教育最大的悲劇:孩子抑鬱了,父母卻不願意面對
value101 2023-03-27 檢舉

 

即便如此,男生的父母還是不認為他病了,只承認給他的壓力太大了,覺得只要不逼著他學習就能自動好了。

 

怎麼可能呢?孩子的心裡已經千瘡百孔了。

 

如果得不到父母的重視,得不到專業、及時的救治和幫助,孩子還能有什麼未來?

 

 

預防並應對孩子抑鬱,

是父母應盡的職責

 

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精神科主治醫師徐凱文,從事心理健康工作二十多年。

 

他發現心理健康問題日趨低齡化,中小學階段更是日益嚴峻。

 

徐凱文曾做過統計,北京大學一年級新生中,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學生厭惡學習,或者認為學習沒有意義。

 

而比這更讓人揪心的是,還有40.4%的學生甚至認為,人生沒有意義!

 

能考上北京大學這樣頂尖學府的孩子,都已經抑鬱至此了。

 

更何況那些苦苦掙扎在學習壓力中的孩子,日子又是何其艱難?

 

父母一定要積極行動起來,預防可能出現或者應對孩子已經出現的抑鬱傾向,才是應盡的職責所在。

 

首先,重視孩子的心理狀況,不逃避不誇大。

 

前一段時間,備受關注的胡鑫宇案件水落石出,但父母始終難以相信,胡鑫宇會選擇自殺。

 

其實在輕生之前,胡鑫宇就因為難以承受高中學習的巨大壓力,心理已經抑鬱了一段時間,只是並沒有引起父母的重視。

 

父母不要想當然地以為自己家孩子一定不會出現心理問題。

 

而是要有一定的警惕心,多跟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如果覺察到孩子的內心有動盪,父母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迴避不談。

 

這兩種態度都可能影響孩子未來的心理髮展走向。

 

父母越是淡定,孩子才越能跟父母敞開心扉,才有利於父母借助心理諮詢醫生或者老師的力量,協助孩子儘早恢復健康。

 

其次,關注孩子的異常舉止,多鼓勵多引導。

 

一位媽媽帶著13歲的兒子,尋求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精神六科主任譚忠林的幫助。

 

因為兒子上網課的時候,平板電腦不離手,作業卻一個字不寫。

 

但譚主任手中的抑鬱自評量表卻顯示正常,於是譚主任詢問男孩覺得是否符合實際情況?

 

男孩看向媽媽後說:

 

“自測時她一直在旁邊讓我選那些好的,我選不好的就問怎麼可能?哪有那麼嚴重?量表怎麼會不好?”

 

正是因為父母平時沒有關注到孩子的異常行為舉止,一味地認為孩子沒問題,才不相信孩子已經身處抑鬱的漩渦中,自然不能給予孩子正面反饋。

 

父母要善於從孩子的細微舉動中,抽絲剝繭地分析孩子到底有沒有問題。

 

父母要認清孩子的現狀,發現問題,鼓勵孩子勇敢面對,引導孩子走出抑鬱,他才能獲得新生。

 

 

父母,才是孩子這一生的救贖

 

每當談到孩子抑鬱的問題,總有人質問:

 

“如今的孩子吃穿不愁,就讓他們學個習,怎麼就這麼難呢?”

 

其實問題就出在這裡,我們80後甚至90後一代的人,小時候是吃穿都很匱乏,但學習壓力不大,念得好就念,念不好就找別的出路。

 

但現在的孩子,身處如今的社會裡,學習成了唯一的出路。

 

父母自然會把壓力傳導在孩子身上,還不願意麵對孩子出現的心理狀況。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戴錦華表示:

 

“在富裕的年代成長的、在完備的教育和豐裕的物質生活當中長大的孩子,有越來越嚴重的精神問題、心理問題,以及普遍的焦慮抑鬱的狀態。”

 

把孩子從繁重的學習壓力中解脫出來,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但首當其衝的是父母,一定要敢於直面孩子的精神狀態,才能對症下藥,讓孩子擁有無限未來。

 

畢竟,只有父母才是孩子人生最初的港灣,更是孩子這一生最有效的救贖。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