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最大的悲劇:孩子抑鬱了,父母卻不願意面對

家庭教育最大的悲劇:孩子抑鬱了,父母卻不願意面對
value101 2023-03-27 檢舉

 

 

作者:心海一隅(富書專欄作者)

 

剛看到一篇新聞報導,有個女生在小升初時成績一落千丈,父母只是奇怪女兒成績怎麼突然變得這麼差。

 

但父母卻並沒有重視女兒提出“不想上學、想去看病”的訴求,媽媽覺得女兒小題大做。

 

不被父母理解的女生,只能獨自背負沉重的精神壓力。

 

直到初三時出現自殺傾向,父母才帶她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女生告訴醫生,從上幼兒園開始,她就被父母要求每天彈好幾個小時的鋼琴。

 

因為父母都是國內頂尖大學畢業的,他們始終認為女兒厭學就是作。

 

後來,醫生給女生開具了定期服用的抗抑鬱藥物,但媽媽卻擅自把藥換成維生素,不願意麵對女兒已經抑鬱的現實。

 

還有另一個初三學生的父母也是如此,即使學校的心理老師多次聯繫父母。

 

希望他們帶孩子去醫院做詳細檢查,但他們卻認為老師故意刁難。

 

這個學生在疫情期間的心理評測結果,已經顯示重度焦慮和重度抑鬱,而且存在長期失眠的情況。

 

老師嘗試跟學生溝通,但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問題。

 

要備戰中考也沒有時間做心理諮詢,況且自己也在吃中藥調整睡眠了。

 

可是這個學生的情況還是不可避免地越來越嚴重了,最後父母不得不帶他去了醫院,他才說自己已經走不進校門了。

 

因為覺得自己長期被強烈的競爭氛圍包裹著,一點氣都喘不過來。

 

他寧願在家裡自學,再也不想上學校了,而這樣的想法他從來沒有向父母或者老師表露過。

 

其實,無論孩子是隱藏自己還是表達心聲,父母都要多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從各種異常行為中分析判斷孩子的心理是否出現問題。

 

《2022年國民抑鬱症藍皮書》指出,

 

18歲以下的抑鬱症患者佔總人數的30.28%;18-24歲的抑鬱症患者佔總人數35.32%。

 

青少年已經成為抑鬱症高發的年齡段,還有研究顯示,成年期抑鬱症在青少年時期已經發病。

 

如何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以及如何帶領孩子走出抑鬱、焦慮等心理泥潭,是父母應該做好的功課,以及應該扛起來的責任。

 

孩子抑鬱了,父母卻不願意麵對

 

記得我兒子上小學六年級時,期中考試後老師公佈成績。

 

班裡的一名女生在得知數學考了92分後,當即拿起直尺開始劃自己的手腕。

 

兒子跟我描述說:

 

“媽媽,她是一邊哭一邊劃的,雖然手沒劃破,但被她劃得通紅通紅的,老師攔都攔不住!”

 

聽起來就好嚇人啊!孩子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壓力,才會如此控制不住地想要劃傷自己?

 

後來據其他知情的家長說,老師當即聯繫了女生的父母,建議父母多疏導一下女生,但父母卻不以為然,說考不好就該狠狠懲罰。

 

明明孩子的舉止已經不正常了,但父母還是只注重成績。

 

根本不願意麵對孩子可能出現的心理傷害,多麼可悲可嘆啊!

 

《2022年國民抑鬱症藍皮書》在分析引發抑鬱症的原因時發現,

 

情緒壓力佔比86.39%,親子關係佔比68.04%。

 

社會、學校和父母對孩子學習的要求越來越高,導致孩子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情緒繃不住了的孩子只能自我否定甚至自我傷害。

 

尤其是父母不能與孩子建立正向積極的親子關係,無異於在孩子沉重的情緒壓力上再撒上一把鹽,孩子怎麼能不崩潰?

 

我們小區有一個初三的男生,父母之間經常吵鬧。

 

但父母卻一致要求孩子只管學習,初三模擬考試成績不理想,他半夜裡鬧著要跳樓。

 

本來那段時間,男生的學習壓力就很大。

 

可是父母不僅不及時開解,還冷嘲熱諷如果考不上重點高中,就讓他去工地搬磚。

 

在重重壓力之下,男孩一夜一夜地睡不著。

 

那一天終於失控地衝到窗戶前要跳下去,幸虧有防盜網攔著,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