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時候像糖黏豆,長大了卻拼命逃:這3個逆人性真相要早知道

孩子小時候像糖黏豆,長大了卻拼命逃:這3個逆人性真相要早知道
value101 2023-03-27 檢舉

 

她怒斥兒子的一番話,扎心了:

 

“媽媽在你身上傾注了多少心血!媽媽工作都不要了,就是為了你,管你的生活,管你的學習……”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這位全職媽媽撕心裂肺的痛心。

 

她沒有意識到,“一切都是為你好”, 凡事包辦代替,事實上,是牢牢地拽住孩子不放手。

 

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尹建莉老師寫道:一個沒有機會進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學會自我控制。當我們試圖牢牢“控制”孩子的時候,只會激發孩子的叛逆心。

 

孩子小的時候,胳膊拗不過大腿,儘管心裡不爽,討厭上學,孩子還是會乖乖順從。

 

可是,隨著自我意識越來越清晰,孩子就越想自己做主並決定一些事情。

 

這時候,如果不給他鬆綁,有些孩子可能就會自虐輕生,有些孩子則會叛逆對抗。

 

可以說,父母不放手,孩子終無路可走。

 

 

做到這三點,

孩子長大了跟父母加倍親近

 

如上所說,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會有意無意地破壞親子關係。

 

那麼,要怎樣維護或修復親子關係呢?

 

1、優質陪伴孩子,保證他情感依戀安全

 

我有個朋友,是一外企公司高管,她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但質量超高。

 

朋友主要是晚上帶孩子睡覺,白天交給奶奶帶。

 

她很體貼老人家,每天早上6點前起床,把地板拖乾淨,把午餐和晚餐的菜洗切好,放在冰箱裡,方便老人家取用。

 

少了家務活的勞累,老人家心甘情願按照朋友的方式去照顧孩子,寶寶吃喝拉撒睡玩都基本是定時定點的。

 

李玫瑾教授強調,如果媽媽不能親自帶孩子,那麼,幫助孩子跟看護人建立安全可靠的情感依戀就尤其重要。

 

孩子的情感依戀可以在家人和看護人之間自由切換,這其實是間接給孩子傾注愛和陪伴。

 

可見,陪伴不在多,而在用心。

 

有了安全可靠的情感依戀,孩子會更加信任父母。

 

2、無條件接納孩子,做孩子的堅強後盾

 

心理學家科胡特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不帶敵意的堅決,不含誘惑的深情。”

 

大概意思是,無條件接納孩子、愛孩子,不因孩子犯錯而對孩子產生敵意,不為更高期待而給予獎懲以誘惑孩子努力。

 

如果孩子生氣打人了,可以這樣跟孩子說:“我接納你犯錯,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我不認同這種做法,打人是不對的。”

 

如果孩子某次考試失誤了,可以溫和地跟孩子說:“孩子,任何情況下,媽媽都愛你。如果你需要幫忙,隨時跟我說。”

 

接納孩子真實的樣子,孩子表現不好,不怨恨或敵視孩子,孩子表現優秀,不打壓或貶低孩子。

 

無條件接納孩子,不是縱容寵溺孩子,而是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起心動念,及時給孩子肯定和支持。

 

做孩子堅強的後盾,孩子會更加懂得尊重父母。

 

3、樹立邊界意識,把自主權還給孩子

 

有一個農場主需要外出辦事,他先後找來一隻獵狗,讓它幫看管其他雞鴨馬等動物。

 

他說:“誰不聽話你就乾掉它。”結果,有一半的動物被獵狗開槍殺掉了。農場主很生氣,把獵狗殺了。

 

農場主找來第二隻獵狗,說:“不要輕易乾掉這些動物。”結果,有一半的動物跑掉了,獵狗都沒開槍。他又把獵狗殺了。

 

當他找來第三隻獵狗時,獵狗聰明地問他:“主人,到底什麼情況下可以開槍?”

 

農場主回答說:“所有的動物都不能跑出農場,誰跑出去了,你就可以把它幹掉。”

 

獵狗這下清楚了,對所有動物說:“我要畫個邊界線,誰都不能跑出界。誰敢出去,我就乾掉誰。”

 

畫完邊界線,獵狗在線外巡邏,看見哪個動物越界,就警告它退回去。最後,所有動物都相安無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邊界清晰很重要。

 

我們教育孩子也一樣,劃定一個邊界線,大人不跨入線內,孩子不跨出線外。

 

給孩子清晰的指令,只要不觸及原則底線,他是自由的,可以自己選擇,自己做決定。

 

放手,但不放任,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讓孩子自主決定,孩子日後可能更能理解父母的用心。

 

做到以上這三點,我們才能給到孩子深厚的情感依戀,無論走到哪裡,他的情感依然會跟父母緊緊聯結。

 

父母子女一場,注定漸行漸遠。離開,但不疏離,對父母有向心力的孩子,更懂得感恩。

 

尊重但不放縱,關懷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導,邀請而不要求,這是親子關係的正確打開方式。

 

深感認同,與你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