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這兩個動作,逼出暴脾氣孩子

父母這兩個動作,逼出暴脾氣孩子
value101 2023-03-27 檢舉

 

 

一個有同理心的孩子,能聽進去別人的話、能理解周圍人的感受,能做出適當的行為反應。

 

我在帶孩子的過程中,觀察到:

 

需求不被滿足時,有同理心的孩子,可以對話。

 

雖然也會有情緒,但是在媽媽的安慰下,很快就能理解“為什麼不能滿足我”。

 

而同理心差的孩子,只能想到“我要,我就是要”,無論大人怎麼哄,還是只會爆哭、打滾、鬧不停。

 

你可以看到,同理心決定了孩子的情緒反應、以及接受別人安慰的能力。

 

那麼要如何培養出一個同理心強的孩子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先“同理”孩子。

 

因為一個孩子只有被同理了,他才能學會同理自己、同理他人。

 

記住,同理不是“說教式安慰”,不是“先解決問題”,而是關注情緒。

 

最近有一個熱搜,我挺佩服這個媽媽。

 

女兒去路邊攤買馕,沒想到點錯數字。

 

3塊錢,付成了3萬塊。

 

女兒傷心大哭,不停解釋,“我不是故意的”。

 

媽媽先給女兒擦眼淚,告訴她:

 

“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沒關係的,每個人都有失誤的時候,我們過後解決就行,不要擔心。”

 

之後她們去找老闆,跟老闆道歉,要回了錢。

 

媽媽還拿出馕對女兒說,“來,一人一半,黃金大餅,我長這麼大第一次吃這麼貴的餅。”

 

原本還在哭的女兒一下子笑了出來,狠狠啃了幾口馕。

 

這個過程,媽媽就是在同理孩子。

 

同理孩子,總結下來關鍵有3個點:

 

a. 關注對方身上發生的具體事情

 

同理的第一步,你先要了解對方遭遇了了什麼事,為什麼開心?為什麼不開心?

 

孩子說累了,孩子說心情不好,先問問他發生了什麼。

 

不要急於下結論,不要急於表達自己。

 

如果家長總是居高臨下,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心情沒有被尊重,自己的情緒沒有被看見。

 

相反,家長用心聽孩子究竟遇到什麼事,才能真正理解孩子。

 

b. 理解對方具體的感受

 

很多時候,孩子說我很開心,或者我很不開心,都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情緒。

 

這裡面,其實是包含了很多更細膩的感受。

 

比如孩子哭了,是委屈哭了,還是憤怒哭了,著急哭了,尷尬哭了,緊張哭了?

 

背後的感受各不一樣。

 

所以怎麼去理解籠統情緒背後的感受,精確定位到具體的情感,是很重要的。

 

當你仔細了解了孩子的情緒感受之後,要試著用“一致性的表達”來複述一遍。

 

例如,你可以說:

 

“聽起來你一定是很憤怒。”

“原來這件事讓你這麼緊張。”

 

如果你能把這種感受具體表達出來,孩子就會覺得有被同理到。

 

c. 關注孩子本身

 

我們除了關注事情和感受,還要關注孩子本身:

 

這件事會不會影響到ta對自己的看法?

 

或者說會不會影響ta對愛的安全感?

 

就像買馕那位母親,她會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因為她很怕自己被誤會。

 

很多時候我們處理完孩子的情緒,還需要讓孩子知道:

 

無論你有怎樣的感受,爸爸媽媽都是愛你的,都是站在你這邊的。

 

“沒關係,有媽媽在,媽媽永遠支持你。”

“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這些話,對孩子來說是情緒的定心丸。

 

03 父母也需要,面對真實的情緒

 

很多家長看到這可能覺得太難了,怎麼可能永遠壓抑自己的情緒呢?

 

很多時候,真的很難控制住情緒。

 

沒錯,我還想強調的是,家長學會去“同理”孩子之前,也需要真實面對自己的情緒。

 

孩子不需要一對假面父母。

 

因為,家長的情緒,孩子是可以感知到的。

 

長期壓抑怒火會讓孩子感覺更糟糕。

 

所以,對孩子的同理,是以父母處理好自己情緒為前提的。

 

就算情緒很糟糕,家長也可以參考上面對待孩子的方式,先同理自己。

 

但如果真的有情緒失控的時候,那麼也不要過度自責,可以及時在事後修補。

 

你可以跟孩子道歉:

 

“對不起,媽媽剛剛沒有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對你怒吼了。”

 

“但媽媽想告訴你,媽媽生氣並不是不愛你,媽媽依舊是最愛你的。”

 

“只是媽媽也需要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我們一起學好嗎?”

 

父母如何處理情緒,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學習。

 

孩子會看到,失控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失控後怎麼面對。

 

寫在最後

 

父母是世上最難的角色,因為我們面對世界的方式,一不小心就會被孩子復制。

 

我們如何對待孩子的情緒,孩子就如何對待自己。

 

但越是在這樣艱難的要求下,父母更要知道:對孩子溫柔之前,先對自己溫柔。

 

同理孩子很重要,但也別忘了對自己寬容一點。

 

無論如何,想對所有辛苦的爸爸媽媽們說:

 

只有你是健康的、快樂的,孩子才能是健康的、快樂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