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一個人,三件事就行了

世界很大,我們遇到的人很多,可很多人只能敬而遠之。
也難怪,人心隔肚皮,不是那麼容易看穿的。
蘇軾說:“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人在社會上混,不僅要自己活得清白,還要學會看清別人。
若你要看清一個人,就看以下三件事,一準沒錯。
01
錢事,見人性。
人性是善良的,也是邪惡的。最真實的體現,就是貪財。
正如古人說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Advertisements
我們去打工、創業,甚至是交友和混飯局,都帶著“要賺錢”的目標,只是誰都不說穿而已。
和一個人,談一談錢,就很容易看到他的貪婪的一面。
北宋官員張美,還未正式做官之前,就學了會計知識,因而出任澶州糧科使。
趙匡胤發現了他的才華,安排他做滄州節度使。
滄州有居民去京城辦事,向皇宮傳遞一個消息:張美很貪財,還收割民財。
趙匡胤把那位居民喊過來,問:“滄州以前是什麼樣子?”
居民說:“很亂啊。”
趙匡胤又問:“張美到滄州之後,是什麼樣子?”
居民回答:“比較平安了。”
趙匡胤笑著說:“看來,是造福一方了。”說完,給了居民一些銀兩,安撫了一番。
張美入京述職,趙匡胤語重心長地說:“你要是缺錢的話,直接對我說呀,不要去騷擾百姓。”
一語驚醒夢中人。從此之後,張美勤勤懇懇工作,留下了很多的美名。
正如史書裡說的:“而初有自愧之行。”
知道自己貪婪的惡行,然後積極悔過,也就是好人了。
一個人的人性,是複雜多變的,若是要體現善良的一面,那就要遏制邪惡的念頭,貪婪的舉止,還要多做善事,好好工作。
看看你是身邊,有沒有借錢不還的人?是不是有的親戚,借錢裝孫子,還錢裝大爺?還是有人,如鐵公雞一樣,一定不會藉錢給你,也不會請你吃一頓飯?
但凡把金錢看得太重,或者不能“有借有還”的人,都不值得交往。講誠信,能藉錢的關係,才值得我們好好珍惜。
當然,還有帶你一起賺錢的人,提醒你不要貪財的人,是正能量的朋友。
02
情事,見真心。
說起感情,無處不在。除了親情之外,還有愛情、友情等。
可是很多人,不會珍惜感情,還玩弄感情,把人心狠狠地傷害。
880年,唐僖宗接到南詔國的信,希望通過聯姻的方式,接續兩國之間的友誼。
經過一番商議,決定把親戚家的女兒當成公主,送到南詔國。
令人驚訝的是,南詔國的三位權臣來接親,節度使高駢卻出了一個餿主意,藉機會把使者謀了,削減南詔國的實力。唐僖宗不經思考,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