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努力更重要:戒掉低層次聰明、告別低層次努力、放棄低層次社交

周國平曾說:
“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區別,不在物質的貧富,社會方面的境遇。
是內在的素質和層次,把人分出了偉大與渺小,優秀與平庸。”
有些人看似勤奮努力,卻總是被問題絆倒,處處碰壁;
有些人看似不疾不徐,卻總是能抓住機遇,一躍而起。
年輕時,總是羨慕別人的風光,將他們的際遇歸結於運氣。
到了一定年紀方知,真正決定人生走向的,其實是自己的層次。
好的人生,從脫離低層次開始。
戒掉低層次的聰明
李敖曾說:
“笨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以為聰明。”
生活裡,有些人喜歡耍小聰明,遇事斤斤計較,處處想佔便宜。
殊不知,越是投機取巧,越容易弄巧成拙。
作家李筱懿在自傳中講過一段經歷。
那時她剛入職不久,擔任秘書職位,一邊接收老闆佈置的工作,一邊向其他部門傳達。
過段時間後她發覺,秘書的身份可以給自己帶來頗多便利。
一些自己職務內的事,她可以藉著老闆的名義,丟給別的部門做。
她篤定別人不敢找老闆證實,更是無所顧忌。
這確實減輕了她的工作量,卻也使周圍人對她議論紛紛。
有一次,她照例打出老闆的旗號,要求銷售總監將報表,按自己所需的模板整理好。
沒想到,總監是個老江湖,一眼就看出了李筱懿的詭計。
他當著李筱懿的面,笑瞇瞇地給領導打去電話,說道:
“張總,我正在匯總資料,至於整合工作,就交給小李吧。
畢竟銷售部的主業務是提升業績,而不是整理資料。”
老闆得知真相後,非常憤怒,狠狠訓斥了她一頓。
而她手忙腳亂整理好的資料,也被老闆批評不認真,甚至懷疑她之前的工作都不是自己完成的。
經此一事,李筱懿才意識到耍小聰明是最愚蠢的事。
從那天起她決心做一個老實人,工作一絲不苟,遇到棘手的任務,會自己加班加點地搞定。
一段時間後,她才重新得到了老闆的信任。
馬未都說過:
“人一定要有大智小技,小聰明人人都有,真正唯缺的是大智慧。”
自作聰明的人,總盯著眼前的小利,頗多算計,總盼著能走捷徑,不願認真鑽研。
看似精明,實則為自己埋下了隱患。
當真正的考驗來臨,能力的短板就會暴露。
算計被人拆穿,機遇也隨之化為泡影。
一個人真正的智慧,並不是在瑣事上枉費心機,而是肯下笨功夫,日復一日錘煉實力。
做事精益求精,往往能創造更多佳績,做人腳踏實地,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告別低層次的努力
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華為公司奉行末位淘汰制,一些員工離職前憤憤不平地問老總:
“我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為什麼裁掉我們?”
任正非則聳肩道:
“苦勞是無效勞動,是浪費資源,怎麼算是付出呢?”
話雖扎心,道理卻很真實。
比懶惰還可怕的,莫過於低層次的努力。
明明足夠用心,仍無法突破困局,始終奔波忙碌,卻總是收穫甚微。
諮詢師胡浩的公司,招聘了新員工小L和小K。
兩人學歷相當,能力也差不多。
為了測試二人水平,公司安排他們分別組織客戶交流會。
小L非常刻苦,不僅在網盤存滿資料,辦公桌前也堆著工具書,每天都在加班學習。
小K則不同,一有空就和業務員交流探討。
剛開始,公司安排小L做宣講,憑藉嫻熟的理論知識,他滔滔不絕地講完全場,收穫了熱烈的掌聲。
可第二次巡講時,效果卻明顯不好。
很多客戶參加過之前的會議,再聽到一成不變的說辭,深感枯燥乏味,中途就離場了。
有些客戶很感興趣,可一問到實際應用,小L就支支吾吾答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