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好的養生:忘

古人言:
“習忘者可以養生。”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挫折、失敗和痛苦。
如果時時掛懷,日積月累,必然會傷害身體。
學會遺忘,才能讓心歸於寧靜。
忘記年齡
英國文學家蕭伯納說:
“六十歲以後才是真正的人生。”
一個人的衰老,不是始於年齡,而是始於心的滅寂。
有些人到了四五十歲,就暗示自己已經衰老,看到額頭的一道皺紋,就悲從心底生。
殊不知,不是歲月奪去了他的人生,而是心底的空虛,荒涼了他的歲月。
好的人生,不懼時光匆匆。
正如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所說:
“青年期是增長才智的時期,老年期則是運用才智的時期。”
年齡,只代表經歷。
我們應當珍惜歲月給予我們的經驗,並勇敢的挑戰人生。
只要你願意,人生的任何時候,都可以是起點。
著名畫家陳宏文,60歲學畫,70歲他的畫就走向各級展廳和報刊。
生命不止,奮鬥不息。
忘記年齡吧,讓自己的心永葆青春,年華似水,不要辜負大好時光。
忘記悲傷
大文豪歌德說:
“歡樂無窮又悲苦欲絕,一如情感,一如生活。”
生活,總是有歡喜,也避免不了悲傷。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那些不如意的事,就像是一塊兒大石頭,壓在心上。
豁達的人,知道世事無常,便學會了接受和淡忘;而執念太深的人,則無法放下過去,於是反复的與往事糾纏,就是不肯放過自己。
作家三毛上初中的時候,因為偏科嚴重,受到了數學老師的不平等對待。
一次,老師把三毛單獨叫到辦公室,讓她做數學卷子,因為沒有充分的準備,三毛得了零分。
數學老師為了羞辱三毛,便讓她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在三毛的眼眶四周塗上了兩個大圓圈。
這件事對三毛造成了深遠影響,後來她一次次逃課,直至選擇了休學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