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好的活法:不在乎

文一藻
作家馬德說:
“在乎別人是沒有盡頭的。而且,別人也未必在乎你的在乎。”
太過在乎別人,最容易失去真正的自己。
人生一世,冷暖自知,你的幸福不在別人眼裡,而在自己心中。
餘生,學會雲淡風輕,活出真實的自己。
不要過於在乎別人的言行
在《鈍感力》中,作家渡邊淳一寫道:
“對健康而言,最為重要的就是讓自己全身的血液總是能夠順暢地流淌。因此,做事不要總是思前想後,即使別人說些不中聽的話,聽完後馬上就能拋到腦後這種有益的鈍感,是保證血液暢通無阻的重要原因。”
一個人只有過濾掉生活的雜質,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態,迎接美好的生活。
渡邊淳一在札幌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工作的時候,指導他的主任教授,是一位醫術高明,但脾氣不好的人。
雖然教授並不是出於惡意,但是,他喋喋不休地指責別人,還是讓渡邊淳一和其他同事有些膩煩。
不過,同期的S醫生,卻對教授的斥責並不介意。
每當教授訓斥的時候,S醫生總是謙虛的回答“是,是。”
在別人看來,S醫生似乎很可憐,可是對於他本人來說,無論教授怎樣訓斥他,對他都毫無影響,彷彿對牛談情。
當教授訓斥的時候,S醫生就謙虛的回答“是,是。”工作結束後,他就把工作的事情拋到腦後,與同事們談笑風生。
這位S醫生開朗的性格,不僅助他在事業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也讓他收穫了健康的身體。
我們無法阻止別人對我們的態度,卻可以掌握自己的內心。
別人暴躁的行為,只是對方處事的習慣,我們沒有必要被對方的情緒帶著走。
保持開朗的個性,凡事不必太計較,身體和精神,才能足夠放鬆,收穫幸福的生活。
不在乎無意義的攀比
古人言:
“人心不知足,常逢災與愁。”
人生的很多災難與哀愁,常常源於內心的不定與波瀾。
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遇見一位老翁。
老翁上前道:“聽說先生博學多才,老朽願討教個明白。”
老子見老翁有意找茬,便笑著從青牛上下來,在地上撿了一塊兒磚頭和一塊兒石頭。
問老翁:“如果讓你選,你選磚頭還是石頭?”
老翁毫不猶豫地說:“當然選磚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