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一個人能力上限的,是成長型思維

決定一個人能力上限的,是成長型思維
value101 2023-02-03 檢舉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年輕人坐火車去旅行,途經一大片荒野時,窗外除了野草,就沒有其它景色了,乘客們都覺得百無聊賴。

可就是這時,火車忽然拐彎,車速也慢了下來,竟然有一座簡陋的房子突兀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大家都為之精神一振。

兩個年輕人中的一個人靈光一閃,覺得這是一個商機。

他指著房子對同伴說:“我們買下它吧,也許它能給我們帶來一筆橫財。”

 

另一個年輕人說:“你瘋了嗎?誰會買這樣的房子,要買你買吧,我天生沒有發橫財的命。”

那個年輕人還是相信自己的判斷力,決定試一試。

他很快找到了房主,以3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房子。

接下來,他馬不停蹄地聯繫那些大品牌商,遊說他們在他的房子上安放廣告牌。

終於一家大公司被他說動,和他簽了三年的租賃合同,租金是18萬美元。

同樣的機遇出現在兩個人面前,一個人認為是發財的機會,並且及時抓住了它,另一個人卻認為是癡心妄想,白白地把機會錯失了。

 

究其實質,就是兩個人思維模式的不同造成的。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就曾將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兩種:即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人可以創造自己的人生,而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而很多事例證明: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他的人生更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人的思維模式被分為了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那麼它們具體的區別又是什麼呢?

 

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同樣考了50分的孩子,遭遇了不同思維類型的家長,他們的結局就不一樣。

擁有固定型思維的家長,他會說:“完了,你沒救了,你怎麼學都是個學渣,天生不是學習的料。”

而有成長型思維的家長,會這樣說:“考試就是一種診斷測驗,你考了50分,說明還有50分的知識點需要重新學習和和改正,你改正以後就有了50分的進步了。

兩種思維方式造就了兩種思維格局:

前者給孩子貼上了“學渣”的固定標籤,讓孩子覺得怎麼努力都會無濟於事,從此不再相信努力的力量。

後者則教會孩子理性地對待一時成敗,相信只要繼續努力,一切皆可改變。

 

再舉個例子:

甲乙兩個人報名一起考駕照,結果科目二兩人考了四次,都沒有通過。

甲首先就放棄了,他說:“算了,我不考了,考這麼多次都沒有通過,說明我是不適合開車的。”

而乙卻認為:為什麼要放棄呢?不是還有機會嗎?前面失敗了,不代表最後的失敗,再努力一下,也許就成了呢。”

固定型的思維讓甲在失敗面前裹足不前了。

 

而成長型的思維卻讓乙不懼失敗,勇於嘗試,終獲成功。

歸結起來,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區別就在於: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一個人的能力和天賦是不變的,所以習慣把思維局限在一個狹窄的範圍,不願意去做那些與自身能力有差距的事。

而成長型思維者,認為萬事萬物通過自己的參與都可以改變,因此,認為通過個人努力可以改變一切。

兩種思維模式,成就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生。

多年前,有一位記者去偏遠地區採訪了一名放羊的孩子。

 

如下是他們的對話:

記者:“孩子,你為什麼要放羊啊?”

孩子:“放羊可以賣錢啊。”

記者:“那你放羊賺了錢以後,你要幹什麼呢?”

孩子:“掙了錢娶媳婦。”

記者:“娶了媳婦,以後呢?”

孩子:“生娃啊。”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