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控制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value101 2022-09-28 檢舉

 

 

或是極度宣揚和崇拜父母權威,用自己的感受來代替孩子的感受,對孩子的一切想法置若罔聞。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不成熟父母,都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成長陰影。

 

輕則讓孩子感覺內疚和羞恥,重則讓孩子變得恐懼和自我壓抑,失去前行的動力與勇氣。

 

誠然,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需要尊重他們,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以父母的意願來書寫自己的人生。

 

我們每個人的最終使命,不過是擺脫他人的期待,活出真實的自己。

 

如果你遇到控制型父母,在情感泥潭中掙扎,不妨試試這樣做——

 

第一,放棄“拯救者”的角色定位。

 

有研究表明,越是敏感和共情能力強的孩子,越容易被父母控制。

 

常常是父母還沒提出要求,他們就會不自覺把責任攬在身上,圍繞著父母的喜怒哀樂而運轉,所以讓自己活得疲累而狼狽。

 

如何改變這一情況?

 

可以試著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多發掘自己的價值和優勢,告訴自己:“我很好,我是可愛的,有價值的”。

 

並提醒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父母的生活不需要我去拯救。”

 

只有先活出自己的力量,才能對於他人的操控及時察覺,並有效避免。

 

第二,選擇“圓滑”的溝通模式。

 

前面說過,不成熟的父母以自我為中心,試圖用他們的情緒來脅迫孩子,如果孩子拒絕他們的要求,沒有滿足他們的需要,他們就會暴躁發怒、失去理智。

 

與其直接拒絕和對抗,不如試試迴避模式,不正面接招,帶著微笑點頭,顧左右而言他。

 

“不好意思媽媽,我狀態不好,暫時不想聊這個話題了。”

 

“爸爸,你說得可能是對的,我要做的事,就是盡我所能。”

 

不明確表達態度,看上去很圓滑,但其實是合理避開對方的鋒芒,減少不愉快的摩擦。

 

由此,才能逃離負面情緒的漩渦,留出時間關照自己。

 

第三,主動清除負面認知。

 

父母為了控制孩子,常常會用很多貶損的話來打壓孩子,強迫孩子聽他們的話。

 

“你一直沒出息,不聽我的建議,你只能吃虧上當。”

 

“我為你付出那麼多,改你志願怎麼了?你這個白眼狼!”

 

要記得,千萬別被因為這些言語迷失自己,給自己貼上負面標籤,而是要提醒自己:

 

我沒做錯什麼,我一直在努力,即使踩了坑,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多一點自我肯定和自我激勵,就能多一點自信和勇氣,不被他人的評價來定義自己。

 

第四,始終保持自我成長。

 

電視劇《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從小被父母苛責、被哥哥和弟弟欺負,原生家庭極其糟糕。

 

但她沒有沮喪和自卑,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往上走,事業成功的同時,也構建了強大的內心。

 

無論家人如何試圖控制和折磨她,她也泰然處之,應付自如。

 

所以,與其一直周旋在不成熟父母帶來的傷害裡,不如轉頭好好提升自己,構建更健康完整的自我。

 

一個始終向上成長的人,能真誠面對自己,面對他人。

 

無論外界怎麼變,無論過往多麼累,也能笑容燦爛,心有溫暖。

 

很喜歡畢淑敏的一句話:

 

真正的愛不是控制,而是成全。

 

愛孩子,不是把他們緊緊拽在手裡,牢牢鎖在身邊,而是要尊重他們,幫助他們,引導他們,讓孩子感覺到愛和希望,從而激發滿滿的生命能量。

 

願所有父母都能明白這個道理,放開緊繃的雙手,打開焦慮的內心,給孩子一些成長空間。

 

願每個孩子都能多些力量,療愈內心,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活出輕快與自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