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再好,也不能忽視這6條社交規則

不管在哪裡,關係的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以構建圈子的方式,實現互惠互利、資源共享以及和諧共贏。這就決定了,即便關係很好,也要遵守所謂的社交“潛規則”,畢竟關係始終都是動態變化的,不是越來越好,就是越來越差。
牢記下面這6條社交規則,不說你左右逢源,你也將事半功倍,人際關係越來越好。
1.去看望拜訪別人,一定要有伴手禮。
兩手空空,這不是看望拜訪別人的態度。雖然別人可能不在乎你所帶的東西,但是別人要面子啊,你啥都不帶,這不就是看不起別人嗎。
要知道,很多事情別人不說,並不代表別人不在乎,只是別人顧及面子不想說而已。
所以,懂人性的人都知道,即便關係非常好,也要常常把禮物帶在手邊,哪怕是隨處可見的新鮮水果。
2.凡事最好先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
換位思考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你有你的訴求和需要,但也要顧及到別人的情緒和感受。
比如說,你有事想請別人幫忙,那就不能吆五喝六,以命令的口吻給別人安排。要么誇讚別人,多說幾句好話,要么提前考慮到別人的得到,不讓別人白幫忙。
人性就是這樣,平白無故的,別人為什麼一定要幫你。
3.別人幫了你,一定要及時表達感謝。
在幫忙這種事情上,一定要理清一個邏輯,那就是別人本沒有義務幫你,如果別人拒絕了你,那是正常的,別人本就擁有選擇的權力,而別人幫助了你,則是注重彼此之間的情分。
所以,面對別人的幫助,一定要及時表達感謝,千萬不要覺得理所應當。
感謝可不僅僅只局限於口頭,該請客要請客,該表示還是要用心表示。
4.不要輕易接受別人比較貴重的禮物。
俗話說得好:“無功不受祿。”沒有特別的貢獻,就不能接受特別的禮物,這是規則。
試想別人為什麼要送你比較貴重的禮物,一般來說,肯定是有需求的,而且還是比較大的需求。這時候,最好先弄清別人的意圖,否則貿然接受必然備受掣肘。
當然,你若是給了別人很大的幫助,那接受別人的禮物也是應該的,不必太推辭。
5.要想謀求合作,先給別人三分面子。
人都是情緒動物,如果一個人感到沒有面子,那他即便蠻不講理,也會去維護所謂的面子。
所以,要想和別人好好溝通甚至達成合作,就一定要先給足別人面子。因為人一旦有了面子,感到被尊重,什麼事情都好商量。
這也啟示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把別人逼到牆角,不給別人留餘地,實際上也就是不給自己留後路。
6.任何時候,都要慎重提出意見建議。
關係再好,也不能隨便指導別人的工作或生活,因為成年人的世界不需要“教育”。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不能提出意見建議,相反有時候還應果斷地提出意見建議,這個要看具體情況。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不要說教,要迂迴地提示。
任何好的意見建議,都要別人樂於接受,否則一片好心卻不被認可,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