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周星馳:“我拍過很多喜劇,卻逗不笑自己”

60歲周星馳:“我拍過很多喜劇,卻逗不笑自己”
value101 2022-07-01 檢舉

 

因為小時候看的是笑料,長大後再細品電影中的台詞,悟的才是人生。

 

《回魂夜》裡,他說:“面子是別人給的,但有時候面子也是自己湊上來丟的。”

 

《國產凌凌漆》裡說:“就算是一條內褲、一張衛生紙,都有它的用處。”

 

《少林足球》裡又告訴我們:“做人如果沒有理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60歲周星馳:“我拍過很多喜劇,卻逗不笑自己”

 

周星馳把想說的都放在了電影裡,他說“小人物奮鬥的故事,往往是最感人的。”

因為經歷,所以懂得。

 

他自己從草根走來,他太清楚個人在社會中的渺小,在混沌中的慌亂,他太清楚從無人問津到靠近夢想中那些酸甜苦辣的過程。

 

《自卑與超越》一書中說:

 

生活的不確定性,正是我們希望的來源。

 

而周星馳電影傳達的,正是在紛擾的當下,這份或許黯淡但依然值得堅持的希望。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60歲周星馳:“我拍過很多喜劇,卻逗不笑自己”

 

無厘頭,有悲憫

 

有人問,究竟是周星馳成就了無厘頭,還是無厘頭成就了周星馳?

 

或許,兩者兼而有之。

 

把沒有邏輯的笑料通過快速的節奏,密集的釋放到觀眾面前,形成一波又一波的笑料打擊,讓觀眾感到放鬆,這是無厘頭的妙處所在。

 

而其實,它也是90年代香港人徬徨與迷茫的宣洩口。

 

隨著周星馳越來越深入地參與到電影創作中,他更多地借用了無厘頭喜劇的殼,裝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與人文情懷的核。

 

周星馳曾說:

 

很多時候我會見到社會上的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事情,你有沒有膽量站出來主持公道?

 

老實說我沒有這個勇氣,所以只能寄情於電影。

 

公眾面前的他始終訥言,所有的情感及關切,他都裝進了電影裡。

 

於是,我們看到,《美人魚》裡說:

 

“如果這個地球上連一滴乾淨的水,一口乾淨的空氣都沒有的話,你掙再多的錢也是死路一條。”

60歲周星馳:“我拍過很多喜劇,卻逗不笑自己”

 

從小人物到大環境,周星馳電影的角度也越來越多元。

 

但隨著周星馳一邊日益鞏固的喜劇大師的地位,另一邊他的負面消息卻也甚囂塵上。

 

越來越多的聲音公開批評他“太上導演”、“不會做人”、“片場暴君”……

 

在一次採訪中,柴靜曾經問過:“面對這麼多的輿論和看法,你接受嗎?”

 

周星馳沉默了許久,說:“我也不知道,怎麼就變成這樣了。”

 

這個答案,從早期跟他搭戲的毛舜筠的評價中,或許可以窺見端倪。

 

她說:

 

周星馳這個人很怪,我們做演員,都想著做好本分就行了,但他不是。

 

我跟他搭戲時,他脾氣差得要命,整天要求改劇本,不滿意他就發火。

 

或許應了那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周星馳對作品的偏執,讓他與周邊人群格格不入。

 

觀眾喜歡他因偏執交出來的作品,但同事卻忍受不了這種人情味上的寡淡。

 

王晶說:“周星馳的這種滄桑和憂鬱是從頭至尾的,他似乎是把所有的笑都留在銀幕上,好像生活中你想看見他笑就得先付錢一樣。”

 

如同無厘頭電影裡暗含的悲憫一般,周星馳也有AB面,身為喜劇人,卻是一個悲觀主義者。

 

電影裡那些癲狂的笑,都是哭的偽裝。

60歲周星馳:“我拍過很多喜劇,卻逗不笑自己”

 

馬雲曾說過,中國人是周星馳的電影一定要看,金庸的小說一定要讀。

 

可惜近十來年,周星馳每一次電影推出來,總會有唱衰的聲音,說他江郎才盡。

 

周星馳認真地回答:“我也恨自己能力不夠,也不夠聰明,想的事情也不夠快,我希望我可以再快一點,因為沒有時間了。”

 

這個回答,究竟是謙虛還是自卑,已經不太重要,畢竟更該慶幸的是,周星馳還在。

60歲周星馳:“我拍過很多喜劇,卻逗不笑自己”

 

這個時代,我們依然需要周星馳的電影。

 

無論是剛畢業的迷茫,還是人到中年的徬徨,我們依然需要從電影中汲取到小人物孤勇的光。

 

正如《喜劇之王》裡柳飄飄茫然地說:“前面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到。”

 

樂觀的尹天仇說:“也不是,天亮之後會很美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