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認知裡,藏著他讀過的書

一個人的認知裡,藏著他讀過的書
value101 2022-05-17 檢舉

 

他開始立身修心,做事謙虛,待人溫和,最終成為“半個聖人”。

這時,曹德旺也才明悟了老總的委婉勸誡;做人身段要軟,要適當收斂鋒芒。

他特地請書法家寫了一副對聯掛在辦公室:

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

坦坦蕩盪雖逆境亦暢天懷。

以書為鏡,關照自身,可以悟修身之道,明待人之理。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說過一句話:

“我們為什麼需要閱讀,因為閱讀可以讓我們不斷超越自己的偏見,走出自己的狹隘。”

以前,羅翔生性冷漠,張口就是“關我什麼事”,心高氣傲,看不起身邊的同事,同事一犯錯,他便毫不留情地指出來。

他曾坦言:“我是一名湖南人,從小我就為生為湖南人而驕傲。我瞧不起一切外省的人與事,也對外省人不屑一顧。”

後來,在閱讀的過程中,他窺見了自己的自私和褊狹,性格和三觀漸漸發生了改變。

他讀《罪與罰》肅清了自己頭腦中很多混亂的哲學,直面內心的幽暗,重新審視前進的路;

讀《殺死一隻知更鳥》時,他對於正義和善良,有了更加深刻和理性的認識。

從偏見到包容,從冷漠到良善,羅翔與哲人對話,不斷地自我叩問,不斷地自我修正。

《生活的藝術》裡有段話說:

“人一定要時時讀書,不然便會鄙吝頑腐,頑見俗見滿身,一個人的落伍,迂腐,就是不肯時時讀書所致。”

一個人如果不以書籍為跳板,去看多元的世界,去聆聽智者的引領,就會容易落入自身的狹隘。

在文字的浸潤下,我們才能變得圓潤且有光芒,多一份包容,多一份謙和。

​一個人的認知裡,藏著他讀過的書!

 

03

寧夏農民作家康鵬飛曾談過他的故事。

他十幾歲時就輟學去打工,在建築工地上搬磚、和砂漿,微薄的工資只夠果腹,他連件像樣的衣服都買不起。

後來他集結了幾個農村青年,成立了一個叫“蝴蝶”的幫派,專門幹偷雞摸狗、順手牽羊的事,成了當地誰都惹不起的街頭混混。

有一天,他帶著一夥人在街上閒逛,路過一個書攤時,他習慣性地“順走”一本書。

回到住處,閒來無事的他便翻起這本書,結果書裡的一句話讓他醍醐灌頂:

“一個人一生中總有個覺悟時期,而這個覺悟時期的早晚決定了這個人一生的命運。”

這本書,是《平凡的世界》。

在那七八天時間裡,他茶飯不思,心緒卻隨著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高低起伏的人生際遇久久難以平靜。

他說,我感覺孫少平比我困難多了,比我窮多了,為什麼人家還能幹,咱為啥就不行?

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審視這個世界。

他主動找到書攤的主人,坦白了偷書的經歷。

然後解散了幫派,老老實實地打工掙錢,期間抽出空來讀書學習,寫文創作。

多年來,他累計發表文學作品十餘萬字,小說《夜班車》獲得全國首屆文學鯤鵬獎。

回憶起過往,他不禁感慨,要不是當初看到了路遙先生的作品,他現在肯定也和那幾個同夥一樣,落個牢獄之災,悔恨終生。

人生的救贖之道,命運的嬗變,也許就藏在一句話中,一個故事中。

對於許多人來說,閱讀是提升認知的最佳渠道。

浩瀚典籍中,千百種人生軌跡呈現在你眼前,你會醒悟到,原來人不是只有一種活法。▽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管窺效應。

當一個人的眼睛,只能通過一根管子看東西,那麼他只能看到管子裡面的東西。

不讀書的人,三觀的形成單一,容易受限於眼前的方寸之地。

閱讀能讓我們從不同維度去看待世界、看待自己。

最後藉用哲學家黑塞的一句話贈予大家:

“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給你帶來好運,但它們能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