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邏輯,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底層邏輯,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value101 2022-01-22 檢舉

 

只有底層邏輯才有生命力。因為底層邏輯在面臨變化的時候,能夠應用到新的變化里面,會產生出新的方法論。

如果用一個公式來表示的話,是這樣:底層邏輯+ 環境變量= 方法論。

如果說只掌握各行各業的“乾貨”方法論,那隻是“授人以魚”,只要環境出現任何變化,“乾貨”就不再適用。

但如果掌握的是“底層邏輯”,那就是“授人以漁”,你可以通過不變的底層邏輯,推演出順應時勢的方法論。

所以,只有掌握了底層邏輯,只有探尋到了萬變中的不變,才能動態地、持續地看清事物的本質。以下,Enjoy:

 


 

 

在本文中,我想和你分享5種底層邏輯:

 

是非對錯的底層邏輯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個體進化的底層邏輯理解他人的底層邏輯社會協作的底層邏輯

 

每種底層邏輯,也都有不同的思考模型,希望對你有啟發。

01

是非對錯的底層邏輯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會想:一件事,到底是誰對誰錯?

很多時候,大家爭論不休,是因為視角不同。視角不同,得出的結論當然不同。

是非對錯,也有自己的“底層邏輯”。也就是我常說的,三種“對錯觀”。

法學家的對錯觀、經濟學家的對錯觀、商人的對錯觀。

什麼意思?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壞人A,將受害者B,誘騙到沒有鎖門的工地C。B摔死了,這是誰的錯?


 

法學家會說,是壞人A的錯。這就是蓄意謀殺啊。

是的。如果證據確鑿,在法學家眼中,這就是A的錯。

但是,這種“大快人心”的是非觀,不一定能避免類似的事件再度發生。

法學家做不到的事情,經濟學家也許能做到。

經濟學家會說,是工地C的錯。

啊?為什麼?

因為,整個社會為了避免受害者B,被壞人A誘騙到工地C的成本,比工地C自己把門鎖上的成本,要高得多。

懲罰了工地C,雖然工地覺得冤,但以後所有的工地都會把門鎖上了。

那麼,這類悲劇可能會大量減少。

所有,經濟學家是從“社會總成本”的角度,來判斷一件事的對錯。

雖然聽上去不合理,甚至有點反直覺,但有時比純粹的“道義”更有長遠的效果。

還有一個角度,商人的對錯觀。商人會說,是受害者B的錯。

不管你們懲罰壞人A,還是懲罰工地C,受害者B都無法起死回生。

整件事情中,受害者B的損失最大。

B只能怪自己,不該笨到被A欺騙。

這樣,才會保護B自己。

所以,商人是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考慮是非對錯。

所以,到底誰對誰錯?

討論是非對錯時,我希望你記住的底層邏輯是:

 

1.立場不同,結論也會不同。2.如果你是評論家,可以選擇法學家的立場。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可以選擇經濟學家的立場。如果要受損失的人是你,建議你選擇商人的立場。

 

02

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

如何思考問題?很多人會從歷史中找答案,依靠自己過去的經驗。但是,經驗不一定靠譜。

你可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二戰期間,盟軍的轟炸機損失很大,少部分返回來的飛機機翼上也佈滿彈孔。

盟軍決定在有限條件下增加飛機的部分位置的鋼甲,保護飛行員生命,提高戰鬥力。

加在哪呢?

憑經驗,既然機翼上滿是彈孔,那就加強機翼吧。

於是,司令決定,用鋼甲加強機翼。

這時,一位擔任盟軍顧問的統計學家說:司令,你看到機翼中彈,還能飛回來,也許正是因為它很堅固;機頭機尾沒有中彈,也許正是因為一旦中彈,飛都飛不回來。

司令大驚,趕緊派軍隊去戰地檢查飛機殘骸。果然,被擊落的飛機,都是機頭機尾中彈。

飛回來的飛機,可能並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飛回來的,只有被擊落的飛機才知道。但是,被擊落的飛機,卻已經永遠無法開口。

所以,經驗有時不一定靠譜。

那怎麼辦?

一個重要的方法是:假設-驗證-結論-調整。

遇到問題,大膽假設,小心驗證,得出結論。再根據結論,作出調整。


 

比如剛剛的例子。

 

假設:應該給機翼增加鋼甲; 驗證:去看被擊落的飛機是不是機翼中彈的彈痕多; 結論:被擊落的飛機頭部和尾部中彈多,機翼不多,給機翼部分增加鋼甲效果不大; 調整:增加機頭和尾部的鋼甲。

 

這就是假設-驗證-結論-調整。為了驗證假設,我們應該不辭辛苦,不嫌麻煩去驗證假設,直到得出正確的結論。

但是,在用這個方法思考問題是,我還有一個建議:就事論事。 也就是,對事不對人。

假如公司的產品賣不出去,大家開會討論。

 

產品說,是銷售不行,渠道不夠好。銷售說,是市場不行,營銷不夠好。市場說,是研發不行,產品不夠好。這就開始扯皮。

 

討論事情,解決問題,而不是藉著事情去針對人。

所以,如何思考問題,我希望你記住的底層邏輯是:

 

1.經驗不一定靠譜。2.用假設-驗證-結論-調整的方法,做出正確的判斷。3.就事論事。

 

03

個體進化的底層邏輯

如何實現個體進化?

也許你會說,學習唄。但是,學習什麼?

我們這一生,只能學會三件事:知識、技能和態度。


 

什麼是知識?

知識,就是已經被發現和證明的規律。它是確定的。

比如,1+1=2,那就絕對不會等於3,也不可能等於0.5。再比如,供給大於需求,價格就會下降。

學習知識的方法簡單直接:通過記憶。

我們之前求學的過程,學習的大部分都是知識。而檢查有沒有學會的方法,是做題,默寫,填空。

但是,知識是有邊界的。甚至是有保質期的。很多人邁出校門的第二天,估計已經把知識忘了一半。

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是學習技能。

什麼是技能?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