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思維,能解決80%的人生難題

很多人都能想通這樣一個道理:
解決問題最高明的辦法是,花小錢,辦大事。
曾有這樣一個猶太人,想租用銀行的保險櫃,保存自己價值50萬美元的股票。
但大部分銀行的保險櫃租金都昂貴的離譜。
這天他又來到一家銀行,詢問自己是否可以貸一筆錢。
銀行回复他可以,只要有足夠的擔保,貸多少都可以考慮。
最後猶太人選擇貸款了1美元,然後用自己的50萬美元股票作為擔保。
一年之後,只要拿出6%的利息,也就是6美分,就可以把全部的資金拿回去。
就這樣,猶太人只花了微不足道的一筆小錢,就解決了自己大麻煩。
猶太人的高明之處就是,置換了自己的思維。
這也是被很多人讚嘆的“令人不解的貸款者”故事。
樊登曾說過:
“如果你的生活出現了煩惱,相信我,一定是你的思維方式出了問題。”
靈活的思維,是你一生都受用的財富,它會幫你在困境中,重獲明朗。
所有的難題,都是思維被“綁架”
解決難題的過程,一定伴隨了思維的解綁。
20世紀60年代的電影院,生意並不好。
大部分的盈利靠的不是售賣電影票,而是靠賣爆米花和飲料帶來利潤。
所以那個時候,如果利潤商品賣的好,整個影院就能賺到錢。
戴維·沃勒斯特是一家古老連鎖劇院的年輕高管,那時候的他整天為這個邊緣行業擔心。
想方設法提高利潤商品的銷量,也試過一些營銷策略,比如:買一贈一、日常特價等,但收效甚微。
後來他心灰意冷,因為實在想不出辦法,讓顧客多買一點。
某天他靈光乍現:有沒有一種可能是,顧客也想吃更多的爆米花,但是礙於情面,不願意讓別人看到自己太貪吃?
所以戴維·沃勒斯改變思維,把“提高爆米花銷量”這個問題,變成了一個“如何能讓顧客即使吃再多爆米花,也不會覺得不好意思”。
當他把思維釋放出來之後,問題就有了解決方向。
戴維·沃勒斯在影院引進一種全新的爆米花包裝——特大號,並減弱電影院購物處的燈光。
隨著這一舉措的改進,利潤商品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
雖然在開始時,因為這一想法超過大部分人的認知,進展比較緩慢,但終究在當時還是促進了電影行業的發展。
很多難題的出現,是因為思維被捆綁。
如果人的思維,困在一個地方,固執地認為問題的解決方案只有一個,那麼現狀永遠不會改變。
畫家洛克威爾說過一句自己的經驗之談:“真知灼見,首先來自多思善疑。”
能解決問題的灼見,也一定少不了舊思維碰撞下,產生的新思維。
新思維,就是新出路。
思維打開,難題會自動“消失”
有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讀完醍醐灌頂。
曾經有一個營銷經理為了考驗自己員工的思維變通能力,給他們出了一道難題: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
第一個看到題目的員工,出了門就罵,這是什麼狗屁問題,和尚都沒有頭髮,怎麼可能買一把梳子!於是喝起了悶酒,到家倒頭就睡。
第二個被考驗的員工,沒有直接回家,他選擇去寺廟碰碰運氣,並對一個和尚說自己被經理考驗的事情。
他乞求和尚發慈悲,幫他這個忙。最後和尚買下了一把。
第三個員工同樣先對和尚溝通了一番,然後換了個思路說:
“拜佛是不是需要心誠?”
和尚說:“是的。”
“心誠是不是需要心存敬意?”
和尚說:“是的。”
“那你看,那麼多風塵僕僕前來拜佛的人,如果蓬頭垢面,怎麼對佛保持尊敬呢?
如果寺廟買一些梳子,把香客們的頭髮梳整齊,把臉洗乾淨,這是不是對佛的一種尊敬?”
和尚覺得說的有道理,就買了十把。
第四個員工給和尚銷售梳子,一開始和尚也是拒絕。
但這個員工,轉變腦筋,對和尚說:
“廟裡備些梳子作為禮物,送給辛苦拜佛的香客,既實惠,又有意義,寺廟的香火會越來越旺。”
和尚想了想,覺得這個主意很不錯,就開心地買了100把。
看完這個故事,心中有一個非常強烈的感受:在擁有開闊思維的人面前,一切難題,都會自動“消失”。